立博体育

图片

关于贯彻落实《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市教育局等12个部门工作评议的建议》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2-10-20来源:

  关于贯彻落实《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市教育局等12个部门工作评议的建议》情况的报告

  ——2022年10月18日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次会议上

  市应急管理局局长 孙全忠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应急管理局,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贯彻落实《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市教育局等12个部门工作评议的建议》情况,请予审议。

  一、问题整改情况

  局党委坚持把接受市人大常委会评议询问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深挖短板弱项,扎实有效整改。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反馈的3个方面11项问题除基层应急管理力量薄弱、专业人员匮乏这些工作需要长远统筹、持续推进外,其他已经全部整改完毕。

  (一)提高站位抓部署。成立了接受市人大常委会评议询问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8次推进会听取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推进评议询问和问题整改工作扎实开展。

  (二)举一反三找差距。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10余次,走访服务对象500余人次,不护短,不遮掩,不躲闪。特别是郑州“7·20”之后,认真梳理出我市12项整改任务,推动打好以案促改、能力作风建设的组合拳。

  (三)动真碰硬真整改。制定台账逐一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反馈的11项具体问题,坚持把整改工作纳入局周交办月讲评内容,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落实。同时,针对问题举一反三,深挖根源,建章立制,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决策部署,有力助推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安全发展,较好贯彻落实了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工作评议建议。我市安全生产工作连续三年在省安委会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位居全省第一方阵;2021年度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被省减灾委考核评为“优秀”等次;“百名专家助千企、把脉问诊除隐患”等10余项工作典型做法被省政府等上级有关单位予以充分肯定和经验推介;我局荣获了2021年度全市县级领导班子综合考核二等奖。

  (一)强化“三个聚焦”,拧紧拧牢生产“安全阀”。一是聚焦责任落实。推动将安全生产纳入“1+9+N”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和周交办月讲评、周五安全稳定周例会的重要内容,研究出台了《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实施意见》,明确72条具体工作措施;成立危化品、建筑施工等6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构建了“安委会+专委会”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先后30余次对县区和行业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调度安排、20余批次进行重点督办,压紧压实党政领导、属地政府、行业部门、企业和员工岗位“五级责任”。二是聚焦本质安全。连续三年将特种作业人员考试费用减免作为承诺办理的市定民生实事,2021年以来,组织特种作业人员考试237场,培训考试安全生产从业人员14348人次,为6216名漯河籍特种作业考生减免考试费用861790元。对全市11家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全部安装监控预警系统并接入省监管平台,31处重大危险源全部实现了三级包保并实时在线监控。全市451家规上企业(单位)按照“五有”标准建成双重预防体系,我市小微企业“看得见、摸得着、说得清”的建设模式在全省推广。三是聚焦监管执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积极推行“柔性执法”和“服务型执法”,相关工作分别被省应急厅、市法制政府建设办公室命名为“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单位”、“服务型执法示范单位”。常年安排专家免费为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服务活动,“万人助万企”活动被市政府表彰为“优秀单位”。聚焦危化企业、重大危险源、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自建房安全等领域,围绕15个专项行动中的245项重点任务实施集中攻坚。

  (二)健全“四个机制”,推动防灾减灾救灾上水平。一是健全综合防控机制。率先在全省推进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体系、军地应急协调联动机制等建设工作,先后提请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等30余次专题会议研究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注重统筹联动,同向发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3月至5月,市委在全省率先对28个单位党组织开展防汛救灾领域专项巡察;5月26日、27日,市政协专题围绕“加强自然灾害处置能力、推进我市应急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专项视察监督;6月13日、14日和9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专门视察全市防汛应急能力和基层应急体系建设情况。二是健全目标责任机制。严格把防灾减灾救灾各项责任落实到各层级、各环节、各岗位、将履职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核和平安建设考核内容,实行各层级领导分包责任制。三是健全物资保障机制。全面盘点维护、备足备齐防灾救灾物资装备,提前储备了7314.45万元的防汛物资和设备,共登记预置挖掘机172台、铲运机15台、起重机51台、打桩机和吊机等其它大型设备113台,为市消防救援支队配备3台排水机器人、10台浮艇泵等一批应急救援器材。四是健全灾害救助机制。积极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68万元,我市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被国务院普查办通报表扬。创建2个国家级和7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6个省级示范单位。建立2400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加强查灾报灾核灾工作,争取上级资金3066万元,分配社会捐赠资金2969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36.39万元、分配捐赠物资折合价值810多万元。

  (三)突出“五个强化”,提升应急抢险救援能力。一是强化应急指挥体系。针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进行认真研讨和以案促改,深入系统查漏补短,完善了“1+3+N”防汛工作机制,建立了防汛指挥部工作规则和汛期排污联动协调机制,设立一个市防汛指挥部(实行市委书记和市长“双指挥长制”),下设3个分指挥部(河道防汛、城市内涝防汛、农田排涝及农村防汛)和防汛指挥调度、应急抢险救援等12个工作专班。3个分指挥部和12个工作专班分别均由1名市领导牵头,实行ABC调度指挥和应急值守,确保应急指挥体系高效运转。积极打造数字化防汛应急指挥平台,如期完成市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空、天、地”三位一体的应急指挥通信网。二是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先后4次对全市防汛应急预案进行了重塑性修订完善,积极构建全市“1+46+9”的应急预案体系,全市以及8个县区总体应急预案于2021年底全部完成发布,市级46个专项预案已发布43个、完成率93.5%,在全省名列前茅;指导各级各部门修订完善市级预案40个,县级预案44个,乡级预案77个,村级预案1138个。三是强化应急救援力量。积极培养一批防汛工作“明白人、专业人”,组建了21名防汛专家、49名应急救援专家、38名安全生产专家组成的专家库,建立了市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51支2744人,县区级救援队伍20支838人,乡镇(街道)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63支1300人,村级应急救援队伍1313支15000人。四是强化贴近实战演练。先后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多场景、实战化应急演练500余场次,参演人员30000余人次。特别是5月20日我市采用“实地演练+视频实时传输”5G技术开展了防汛应急综合演练,共设置13个演练现场、53个演练科目、100多家单位参与、3562人参演,收到了良好效果。五是强化风险预警管理。实行预警与响应一体化管理,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领导在岗带班等制度,全市各类应急救援队伍随时集结待命。今年汛期以来,开展会商研判30余批次,发布《风险监测预警》28期、《气象快报》218期,扎实做好“4·24”、“6·26”、“7·5”三轮强降雨的防范应对工作,启动防汛IV级应急响应2次、III级防汛应急响应1次等,提前采取各项管控措施,有效防止了各类次生灾害发生。

  (四)坚持“六个注重”,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一是注重高效宣传联动。积极与媒体建立高效宣传联动机制,高密度、多频率、大范围的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和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五进”等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万余份,制作推送应急科普宣传短视频200余部,刊发各类宣传报道2000余篇次(其中省级以上媒体200余篇次)等,有效提升了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风险防范应急能力。二是注重谋划应急项目。先后6次专题研究“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3次邀请河南理工大学专家团队高水平指导专业规划编制工作,认真谋划编制了“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程”等9个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总投资约4300万元的市应急物资中心项目建设,目前已投入建设资金2917万元(占比67.83%)。三是注重“夏病冬治”。累计投入2.7亿元对承担城区外围排涝的柳河、塔河、马沟等6条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疏浚河道25.4公里。投入资金3.9亿元完成雨污管网改造336公里,367个小区(单位)彻底实现雨污分流,有效化解了城区汛期风险。四是注重灾后恢复重建。积极争取上级灾后重建资金42656万元,筹措市级配套资金2059万元,争取省下达我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3类67个项目,项目开工率100%、完工66个、投资完成率94.8%,重建和修缮了187户因灾倒损住房,救助受灾群众5.6万人。五是注重隐患排查整治。坚持把不间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全市共检查企业单位97038家次,发现隐患68949处,已整改68873处,剩余隐患76处,动态整改率99.9%。六是注重严防旱涝急转。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统筹抓,加密组织开展联合会商研判汛情旱情,及时滚动预测预报预警,严防旱涝急转、多灾并发,及时启动高温IV级和Ⅲ应急响应各1次。针对严峻旱情加强会商研判和统筹调度,动用水泵等抽水设备49500余套、运水车辆设备等1050余套等,灌溉浇水604.35万亩次,8月25日至28日调度安排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我市旱情。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应急管理局将以市人大常委会督办为契机,咬定目标不放松,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上再完善,在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上再发力,在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上再提升,全力推动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突出“早”。及早安排部署,及早化解风险,提升抢险救援能力。不断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项目建设,强化风险管控,提高抢险救援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金标准。

  (二)强化“严”。严格责任落实,严密指挥调度,提升应急指挥能力。充分发挥好市安委会办公室、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减灾委办公室等四个议事协调机构统筹调度、组织协调的作用,完善优化扁平化应急指挥体系。

  (三)预警“准”。精准研判分析,精准预警响应,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和会商分析研判,切实做好各类灾情的精准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提升一体化预警响应能力。

  (四)实现“快”。快速应急响应,及时报送信息,提升救灾救助能力。对于发生的险情做到快速反应、迅速应急,第一时间决策,第一时间处置。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人员培训和信息上报,坚决杜绝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现象。

  (五)做到“实”。强化实战实练,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常态化、实战化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的总体要求,切实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塑造应急管理部门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