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体育

图片

漯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代表所提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时间:2018-12-27来源:


漯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代表所提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20181226日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市工信委主任  左乐民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市工信委2018年办理人大代表所提建议的有关情况,请予审议。

一、建议办理总体情况

2018年,市工信委共承办市人大代表建议10,其中李敏等5位代表提出的《关于扶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李益民等10位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擦亮漯河“中国食品名城”名片的建议》是重点建议。对这些建议,我们已全部按程序、高质量进行了办理,所办建议得到了人大代表的充分肯定,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在办理中,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高度重视。市政府对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高度重视,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尤其是对于重点建议,专门明确主管副市长作为责任领导。作为具体承办单位,市工信委及各协办部门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分别办、牵头科室总协调、承办人员全程盯”的办理工作责任制,同时成立了专门的建议办理落实小组,实施台账式管理,努力通过建议办理工作,将代表们的建议及时转化为能够惠企的政策措施。

(二)加强调研。针对建议,尤其是重点建议中提出的问题,作为牵头办理部门,市工信委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努力摸透实情,理清思路。一是开展座谈,召开会议。分管领导与相关科室分别组织召开专题会,研究建议内容,提出办理方案。二是深入企业,听取意见。20184份以来,对两县三区及各功能区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走访了105家“十百千”亿级重点培育业,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进行座谈,广泛征求企业对有关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建议。三是部门沟通,及时衔接。市工信、发改、金融、人社、税务、科技、食药监等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座谈,交流有关政策信息,共同出谋划策,研究建议答复,确保办理工作顺利推进。四是联系本人,深入探讨。办理过程中,通过登门拜访、电话、邮件、传真等各种方式,多次深入征求代表的意见,及时完善修改。

(三)重在落实。针对代表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我们及时吸纳到相关起草的文件措施中,如不久前出台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破解我市企业融资难方面,提出了“驻漯各商业银行年度新增贷款额投向非公有制实体经济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推进市级权限内涉企行政事业性零收费”等具体支持措施。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召开了企业座谈会,与相关企业代表进行了沟通,充分倾听意见建议,力争把每一件建议办细办实办好,让代表放心,让代表满意。

二、《关于扶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办理情况

针对重点建议《关于扶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中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方面工作:

(一)加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一是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去年以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就工业、服务业、项目建设等分类制定了支持政策和具体方案,做到远期有规划、年度有目标、具体有措施。先后出台了《漯河市工业扩量提质转型升级行动实施意见》、《漯河市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技术改造、绿色化改造若干政策》等,近期,市委市政府又召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出台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和《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表彰了一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实体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加强政策宣传。深入推进“政策落实进企业”活动,市直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分赴各县区、重点企业点对点开展政策宣讲,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市工信委系统实施了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对全市105家“十百千”亿级培育企业进行分包对接,一对一联系,实施服务全覆盖。三是强化督促落实。市政府督查室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督导检查,每季度进行督查通报,切实解决政策不配套、不衔接、不落地问题。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有关部门多次深入企业,现场办公,为企业发展把诊问脉,破解难题,真正使国家、省市一系列政策惠及企业。

(二)大力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一是支持重点产业及“三大改造”项目建设。以食品、化工、机械、造纸、皮革制鞋等传统产业为重点,建立了重点产业和“三大改造”项目库。坚持示范引领、点面结合、系统推进,推动“三大改造”逐步铺开。11个月,全市工业“三大改造”开工建设项目294个,涉及企业239家,完成投资199.87亿元,目前,已经竣工投产90个。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分行业制定了重点行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分业施策、力求实效。发改、科技工信等部门通力合作,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加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提升质量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紧紧围绕新兴产业链条,着力建设食品机械、电子信息、液压管材、电力器材四个百亿产业集群,打造我市新兴产业生产基地。三是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今年5月,市工信委推动河南豪强科技有限公司10MV/20KW电子直线加速器通过省级鼓励和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和应用认定,这在我市尚属首次。今年以来,市工信、财政等部门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省“三大改造”专项资金,经省认定并公示,我市技改综合性奖补资金项目15个,额度2700万元,项目数量居全省第5位。

(三)加大对实体企业融资支持。一是加大支持力度。今年以来,市金融办、人行、银监以及各金融机构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主题,加强政策支持,统筹协调,多措并举,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得到有效缓解。加强金融服务网络平合建设,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今年前10个月,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货款余额778.99亿元,增幅10.07%。加强对投资担保机构监管,提升担保能力。启动小微企业信贷计划,缓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充分问题。二是增强融资产品和服务创新。各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结构,贷款重点逐步投向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各金融机构围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三是严格规范金融涉企收费。建立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承诺制”,各商业银行签订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承诺书,对全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目标任务作出书面承诺。市政府金融办联合市人行、银监局严查各类金融机构,严禁以“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方式,变相提高贷款利率。加强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工作,共同维护金融债权,防止部分银行简单抽贷压贷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四)推动实体企业降本增效精简行政审批方面,去年以来,市政府取消下放市直各类行政职权事项147项,其中行政审批102项。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容缺受理”,大力推行“三十五证合一”,最大限度减少证照数量,简化办事程序。日前,市政府又印发了《漯河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大力推行“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力争行政审批事项全省最少、审批流程全省最优、服务效率全省最高。规范中介服务事项方面,市政府向社会公布,清理市发改、水利等19个部门行政审批82项中介服务事项。清理规范各类证明方面,取消了市直部门234项证明材料和繁琐手续。通过简政放权,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方便了办事企业和群众,优化了实体经济发展环境。资金支持方面,我市成立了产业发展基金,财政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设立了食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小微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信用周转等多支基金和子基金,充分发挥了政策性资金的撬动作用,降低融资成本。税收支持方面,全面落实中小企业各项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推广网上办税,让企业少跑路。今年前11个月,全市小微企业累计减免税2.05亿元。此外,市政府着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加快“互联网+政务”建设,打造和整合各类资源交易平台等,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社保费征缴方面,从20165月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单位缴费比例由20%降为19%,涉及企业2141家,2017年度全市减征养老保险费3734余万元;从20171月起,失业保险费率再次降低,实现三连降,涉及企业1390家,2017年度全年减征失业保险费1666万元。关于代表建议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费基数下限降低问题,已向代表做了解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全省统筹,缴费基数涉及政策性问题,市级无权决定。关于初创小微企业和科技型企业领取营业执照3年内缓缴社会保险问题,也已向代表做了解释,延期缴纳社会保险需国家人社部或省人社厅下文明确缓缴企业的范围和时间,对我市一些小微企业、经营困难企业,市人社部门将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在法律法规范围内,争取政策支持。

(五)维护实体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一是结合扫黑除恶,开展企业环境专项整治。公安机关在全市开展了打击损害企业合法权益违法犯罪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寻衅滋事、阻拦施工、敲诈勒索行为;严厉惩处危害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我市有效治理了假烟生产,净化了市场环境;依法查处利用矛盾聚众到企业闹事,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事件,维护了企业发展良好环境。二是深入探讨研究民营实体企业行政申诉中心及相关机制问题。积极与市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对各类实体企业行政申诉渠道进行梳理和研究,逐步形成多系统联动的行政申诉机制,实体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通过相关行政申诉渠道向政府法制办进行行政复议或申诉,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企业遇到有关部门履行职责拖拉推诿、敷衍塞责、效率低下的,可以通过网络、电话、邮件或面谈等方式,向市深入纠“四风”持续转作风办公室进行投诉。三是加强对非公经济支持和企业家的保护。12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出台《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建立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保护非公有制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等具体举措。

(六)加强实体经济政策的落实。今年以来,市政府把实体经济稳增长、稳预期放到重要位置,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各项政策贯彻落实。一是建立了“三大周例会”制度。市政府建立了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城市建设三大周例会制度,着力解决实体经济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帮助企业扫清发展障碍,实现高质高效发展。目前,市级服务企业周例会已经召开35次,研究企业问题94个,已解决办结55个;县区服务企业周例会召开115次,研究企业问题253个,已解决办结207个。通过周例会,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企业发展困难障碍,有些十几年的遗留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在今年国务院大督查中,我市服务企业等三大周例会制度受到国务院的充分认可。二是深化和提升企业服务团工作。今年,全市抽调干部450多名,组建128个企业服务团,对200余家企业进行定向精准帮扶。目前,全市各级企业服务团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46个,协调资金6.7亿元,解决人才用工1773人,受到了广大企业欢迎。我市企业首席服务员、企业服务团、服务企业周例会相互配合、有机衔接、互为补充,形成了关心企业、支持企业发展的大服务格局。三是支持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河南行动纲要”,实施了“互联网+”工业行动计划,制定了我市专项工作方案,开展互联网与工业企业融合创新试点,在全省率先启动“企业上云”行动。大力发展和应用工业领域电子商务,培育网络经济新业态,服务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如开发区的平平食品通过大力发展网络营销,产销两旺,销售利润和税收都实现了高速增长,2017年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今年前11个月已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3亿元

三、《关于进一步擦亮漯河“中国食品名城”名片的建议》办理情况

(一)关于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的建议。成立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蒋志安挂帅的“持续做大做强食品产业合力团”和“白酒业发展领导小组”,助力食品产业发展。连续三年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2018年共抽调450名干部担任首席企业服务员,组建企业服务团128个,帮扶企业225家,解决各类问题346个。2018年起,市、县(区)两级政府建立服务企业周例会制度,高效精准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障碍,截至目前已解决各类问题252个,工作做法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陈润儿的亲笔批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02.3亿元,同比增长8.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1%,占全省的六分之一;龙头企业双汇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93.5亿元,实现利润23.8亿元,同比增长15%118日,国家工信部正式授予我市“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荣誉称号,这是我省城市首次入选。

(二)关于制定食品产业招商引资政策的建议。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意见》、《关于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的规定(试行)》、《漯河市招商引资考评办法》、《2018年招商引资百日会战活动方案》、《漯河市2018年对外开放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市工信委又牵头制定了《漯河市食品产业大招商行动方案》,全面明确招商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有13家食品企业完成战略重组,引进投资16.1亿元;新签约食品产业项目9个,投资总额35.1亿元。特别是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双汇集团与奥地利Alim GmbH公司签订了5000万人民币采购合同;河南沣汇食品有限公司与爱尔兰罗斯德拉肉类集团签订了1亿元人民币采购合同,借力发展、抱团发展、互利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共识。

(三)关于举办食品产业相关会议和论坛的建议。一是办好第十六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第十六届食博会市委、市政府大胆决策全面实行“市场化”,由北京京展佳会公司执行承办,此举走在了全国会展业转型发展的前列。本届食博会对漯河企业实行展位费10%的优惠,全部2300个展位提前两个月售罄,特装展位数占总展位数的67%,创历史新高;868家企业携5万余款商品参展,共签约投资项目50个,计划总投资221.5亿元,贸易采购额达403.7亿元,比上届食博会增长15.2%二是办好全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发布会。516日发布会上发布了全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食品行业进出口贸易情况、食品领域科技发展布局等权威数据,发布会已经成为全国食品产业发展的主声道和风向标。此外,还相继举办了数字化推动中国食品工业转型升级漯河站活动、中国(漯河)食品产业提质创新发展研讨会、中国(漯河)食品产业高端论坛、“三大改造”(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企业技术改造)政策宣传贯彻会议及专家论坛等主题活动,多位专家为漯河食品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参会企业受益匪浅。

四)关于制定提升帮扶计划,帮助企业培育品牌的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产业发展,主要领导多次到企业调研、召开服务企业周例会,相继出台《进一步加快食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工业经济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30条、《助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20条措施》、《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创新型试点企业培育实施方案》、《食品产业科技创新提升行动方案》、《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行动计划》和《工业扩量提质转型升级行动实施意见及“三大改造”攻坚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涵盖对企业金融、土地、产品展销、品牌建设,“先照后证”改革、“多证合一”登记等方面的具体支持措施,特别是对新注册企业税控盘购买、刻章等费用全免,做到“一次不跑、一分不掏、三天办好”的政策受到了普遍好评。新双汇“211”和新烟厂“123”倍增计划顺利启动,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活力。截至目前,全市食品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河南省著名商标64个,河南省名牌产品27个,全省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漯河商标受理窗口正式挂牌。

(五)关于给予食品企业广告补贴的建议。《漯河市支持工业经济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13条、《漯河市工业扩量提质转型升级行动实施意见》第四项第(一)条第5点、《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市白酒业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第四项第4条等三个政策性文件均就企业参加展览或播出广告做出了给予补贴的规定。但经与省、市政府法制办充分沟通,以上相关规定均涉嫌违背公平竞争原则。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81029日下发的《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国办发[2018]79号)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20181112日下发的《关于请提供清理现行排除限制竞争政策措施和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情况的函》(市监竞争函[2018]1429号)要求,2018年底前要完成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政策措施中涉及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市场壁垒等内容的清理废除。下一步,我们将与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积极对接,研究出台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扶持性政策,鼓励食品企业扩大宣传。与此同时,积极落实每年1亿元奖补资金支持企业“三大改造”和争取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今年包括6家食品企业在内的2828万元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正在公示。

(六)关于各类基金给予食品企业支持的建议。市政府设立2.9亿元的企业信贷周转基金,基金的设立在保全银行信贷基金、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维护企业融资环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至目前已累计为517家企业(食品企业占60%)办理周转基金贷款37.6亿元,保全银行信贷资金60.3亿元。组织召开各类银企对接会近20次。成立了14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和10家小额贷款公司,采取政府为主、社会为辅、多元募集、滚动发展的形式,2018年累计为32家食品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和信贷支持1.5亿元。双汇集团、市经投公司、北京金源基金及华夏银行共同发起成立的食品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已为好彩头饮品、高旗生物、美宜家食品等6家企业提供了累计1.5亿元的资金支持。探索完善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权质押等助企融资模式,积极推荐“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出台《鼓励和扶持漯河市非上市有限公司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暂行办法》,对恒瑞淀粉等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企业每家奖励100万元,对众锦食品、永利食品、吉美食品等10家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企业每家奖励30万元。

(七)关于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加贴“中国食品名城——漯河制造”原产地标识的建议。在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一是构建体系。出台《漯河市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办法》,将食品安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体系“一票否决”范围,全面建立以技术标准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质量检验检测、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手段的标准化监管体系,致力打造“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立328个涉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和站点,投入4256.5万元建设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二是健全标准。出台《市长标准奖管理办法》和《推进标准化建设的奖补办法》,引导80%的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应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全市共发布农业地方标准248项,主导起草《河南省生猪养殖标准体系》等20多项省级地方标准,参与制订、修订与食品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39项。双汇集团参与制订、修订国家食品安全标准27项,全国90%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使用了中大恒源的产品。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建中国食品标准化科研孵化基地、食品产业标准化技术联盟、食品检测中心和认证培训中心。我市以开展标准化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在国务院大督查中受到高度肯定并全国推广。在加贴原产地标识方面,我们主动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上级部门进行沟通,确定以下工作重点:一是从注册集体商标入手,开展统一规范使用“漯河食品名城”标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条的规定,“中国”、“漯河”、“食品”均不能作为商标使用,只能考虑设计一个具有漯河食品元素的无文字“LOGO”作为集体商标进行注册。二是依托行业协会,做好集体商标注册工作。由于政府机关不得作为商标申请注册的主体,下一步着手依托相关协会组织主导注册工作,并聘请商标注册公司设计“LOGO”、制定《集体商标使用规定》。

(八)关于引进和培养食品专业人才,推动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升本”的建议。一是出台《办法》。出台《漯河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暂行办法》,切实加大高精尖和紧缺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对全职引进的人才最高给予30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和500万元安家及生活补助费。二是加强合作。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建立科技园,与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共建漯河工作站,与江南大学建立长期全面合作关系,成立河南工业大学漯河工学院,健全完善了食品产业技术研究推广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三是提升能力。依托漯河高校和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定单式”培训,在食品企业中建立CIO(首席信息官)工作制度,制订出台《漯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设立了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漯河市市长质量奖等奖项,“十三五”以来已有8家食品企业被授予市长质量奖荣誉称号,累计奖励现金近30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食品行业共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博士后研发基2个、院士工作站2个、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拥有国家肉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肉及肉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字号食品检测机构,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市政府高度重视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升本”工作,一是成立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升本”领导小组,二是抓好新校区建设、特色校建设和内涵建设,三是争取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支持。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升本”工作有望在“十三五”末完成。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各位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以人大建议办理为契机和动力,通过建议办理推动全市工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上,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把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研究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落实好国家、省、市各项惠企政策;不断创新思路和方式,紧紧围绕“十百千”亿级企业培育工程和工业“三大改造”,认真研究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一企一策做好服务;突出新问题、新情况的研判,着力化解老矛盾、解决新问题,破除政策制约,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持续加强企业服务,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服务企业周例会工作机制,继续深化提升企业服务团工作,推动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得到较快妥善解决。在“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宣传上,要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以“四城同建”为统揽,以“三大改造”为切入点,从做大做强现有食品企业、研发功能保健性食品、延伸食品机械和包装链条、主导制订行业标准、挖掘食品文化等五方面入手,加速构筑“大企业领军、产业链延伸、群体式崛起”的漯河食品工业发展新格局,打造国内领先优势凸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食品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