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体育

图片

关于《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

时间:2019-08-29来源:

  

 

关于《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

——2019827日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余 伟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人大监督法规定,按照市政府部署,从今年年初开始,组织开展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起草了《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受市政府委托,现将中期评估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纲要》实施总体情况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深入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全面推进“四城同建”,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平稳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态势,《纲要》实施总体情况较好。

(一)主要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纲要》提出的四类29项指标中,13项约束性指标完成较好,除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PM2.5浓度下降未达到省定指标外,其余均控制在省定指标内;16项预期性指标中,根据目前情况测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互联网普及率等7项指标难以完成规划目标,其余指标基本达到预期或超过预期进度。

1.经济发展方面。十三五前三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7%2018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2145/人,完成规划目标的7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7%,今年上半年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8.5%20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4亿元,年均增长9.0%,今年上半年达到53.2亿元,同比增长8.2%。受经济下行影响,上述5项指标预计十三五末完成规划目标的难度较大。2018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1亿美元,三年累计22.9亿美元,提前完成累计指标,年均增长7.1%,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38%,增速波动较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1.1%,提前完成规划目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47%,年均提高1.6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6.35%,年均提高1.55%,预计十三五末可以实现56%40%的规划目标。

2.创新驱动方面。2018年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1.05%,年均提高0.1%左右,预计十三五末完成2%的规划目标难度较大;2018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1.39件,提前完成规划目标任务;2018年科技进步贡献率58%,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预计十三五末可以完成规划目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2%,年均提高6%左右,预计十三五末完成规划目标的难度较大。

3.民生福祉方面。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89元,年均增长9.0%,达到预期目标。前三年7.8万名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完成83%,实现预期目标。2018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1%,提前完成规划目标。截止6月底,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累计达到16.45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78.3%;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达到27677套,完成92.3%,上述两项目标在十三五末可以完成。

4.生态文明方面。2018年耕地保有量285.8万亩,累计新增建设用地1.29万亩,均高于省下达指标。单位GDP用水量下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GDP能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等指标均已完成了省定指标值。森林覆盖率达到6.48%PM2.5浓度为61微克/立方米,没有达到省定指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54.5%,未达省定指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54.5%,未达省定指标。地表水质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均达到省定指标。

(二)重点任务推进落实情况

十三五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完善规划实施推进机制,着力推动重大战略任务落实,《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进展顺利。

一是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9.0:59.9:31.1,二、三产占比超过90%,达到91%。一产占比降至个位数,三产占比较2015年底提高4.8个百分点超过30%工业扩量提质转型升级行动扎实有效。食品产业年均增速9.1%,双汇集团成功晋级世界500强,千亿食品产业集群成为全省重点产业集群,国家粮食局授予我市“全国主食产业化建设示范市”;高新技术产业年均增速31.2%,增速远超传统产业。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7.5%,战略新兴产业占6.4%,装备制造业占12.4%;产业集聚区发展提质增效,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开发区食品包装机械产业园和液压科技产业园获河南省装备制造转型发展示范园区。前三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年均增长12.4%2018年产业集聚区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5%;企业大规模开展绿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和技术改造,十百千亿级企业培育和小升规工程取得成效。大力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发展载体打造等重点工作,推进现代物流、金融、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电子商务、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态发展。前三年全市共实施126个服务业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投资316.18亿元,截止2018年累计完成投资344.9亿元。2019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市场主体达到24万户。全市金融业存款余额达到1310.4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87.4%,贷款余额达到877.2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97.5%。市商务中心区框架体系形成,5个省定服务业特色商业区重点区域开发取得明显成效,漯河临港产业园、中国(漯河)电子商务产业园等4个产业园区成为全省服务业专业园区。前三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34%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生态畜牧业,培育出双汇肉制品产业化集群、三剑客奶业、临颍小辣椒、郾城粮食产业化联合体等22个优势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4个,重点龙头企业165家,吸纳农民就业7.9万人,带动49.3万农户增收。种植结构逐步优化,玉米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优质大豆、优质花生、小辣椒等特色种植面积呈增加趋势。

二是创新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截止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7家,创新型试点企业67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84家,创新型科技团队36个,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9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7个,备案众创空间7家,培育星创天地6家。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2%,增速为28.8%,高于全市工业增速20.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81.8%,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0个百分点。

三是强化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日趋完善,许漯城际铁路纳入省专项规划,漯阜、孟平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项目工程完工,客货运能力明显提升。许信高速公路(漯河段)立项获批,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网571公里、农村公路732公里及桥梁22座,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5403公里,公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206.5公里。莲花镇通用机场建设正在启动,沙河复航工程漯河至周口段已通航,漯河至平顶山航运段漯河船闸已主体完工。舞阳县泥河洼滞洪区工程,灰河、小颍河治理等水利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10万千瓦,风电项目总装机规模48万千瓦。电网完成32项高压输变电工程,新建扩建农村变电台3522个,配电线路2560公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成效显著。淞江和临颍产业集聚区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运,已向居民及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铺设天然气管网3879公里,完成40万户居民气代煤,市区气化率达95%以上,县城达90%,农村达50%

四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把百城提质建设和中原生态水城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有机结合起来,持续实施功能区功能完善、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集中供热“三大行动计划”及水系打造、生态绿化、交通畅通、综合提升、城市便民等“六大工程”。实施两路一环快速通道、桥梁立交、断头路打通、道路改造等交通畅通工程建设,太白山路、解放路、牡丹江路路桥建设,中山路立交桥等一批重点路桥工程竣工通车。推进环卫设施、雨污分流、排水工程建设,唐江河污水处理厂、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沙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运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新开通城市公交线路11条,配置新型节能环保车辆530台,居民出行更加方便。推动临颍县和舞阳县旧城改造、新城区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发展三区互动,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明显增强。有重点、有步骤加快10个市区周边镇镇容镇貌综合整治,实现与中心城区的融合发展。组织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推进户厕改造,目前已改造31588户,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

五是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互联网+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建成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横向涵盖市直各部门,纵向覆盖市、县、乡三级,构成省、市、县、乡四级联动体系。全市3229项行政权力事项已全部录入市平台正常办理,并实现与省平台有效对接。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大,加快推进全国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对接工作,持续推进工程建设(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提前咨询、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并联审批,探索推行承诺制、联合制、容缺制,力争将审批时限压缩至88个工作日并进行系统固化。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领域提质增效行动;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压缩企业开办和注销时间;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持领先,截至6月底,信用监测排名全国第34位,全省第一。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投融资平台改革、农信社改革等其他各项改革,完成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车改革,全面完成开发区扩区工作。十三五期间成功举办4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吸引25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3个省(市、自治区)3000多家企业参展,成交额1000多亿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双汇集团在波兰、罗马尼亚设立了10多个加工点,利通液压在德国成立了欧洲物流运营中心。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漯河查验区建成投运,三年来共计进口肉类产品5.9万吨,进口业务量位居内陆肉类口岸前列,全国首创原集装箱冻肉产品通关检验。智能物联港保税仓在全省率先实现多式联运通关一体化,成为全省保税仓运营的标杆。漯河海关正式挂牌运行;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工作积极推进。

六是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举全市之力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出台6个专项方案,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三个治标三个治本措施,严控扬尘、燃煤、工业、汽车污染,稳步推进两改和清洁取暖工程,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源地整治、全域清河行动、农村环境整治,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严格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组织开展全民节水、节能行动。生态环保工程加快建设,生态网络建设持续推进,街头游园、防护林带得到巩固加强,沙河湿地公园、临颍黄龙湿地公园、开发区中心公园相继建成投用,人民公园、双汇广场、中原乡土植物文化博览园改造建设进展顺利。

七是改善提升民生福祉。前三年财政民生支出396.3亿元,省定十项民生工程和市定十件民生实事较好完成。脱贫攻坚深入推进,舞阳县顺利摘帽,全市退出贫困村161个,贫困发生率降到1.75%。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2.2%左右。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城乡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全面推进;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全面建立。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城乡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明显增加,义务教育全面改薄任务全部完成,在全省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验收。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技师学院、第一中专新校区建设快速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十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市精神病专科医院、市二院、市六院、市骨科医院新病房楼相继建成投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投用,覆盖市县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扫黑除恶等工作扎实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纲要》实施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总体上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漯河市十三五规划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应清醒认识到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纲要》实施在经济转型、民生改善和要素制约方面仍面临不小压力。

一是发展环境面临新挑战。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呈现格局分化、动力弱化、预期变化的趋势,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弱化甚至可能出现逆转。尤其是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的影响持续显现,虽然目前对我市进出口直接影响较小,但其对沿海地区工业造成的影响,将通过产业链向上游传导,对我市经济的关联性影响较大,导致规划主要经济指标完成难度增大。

二是产业结构仍需优化。从产业结构看,我市现代服务业规模较小,服务业占比较低。工业中传统产业占比高、高技术产业占比低、新兴产业规模小;从企业结构看,大企业数量少,骨干企业梯次结构有待优化;从产品结构看,传统产品供给能力过剩与优质产品供给不足并存,供给结构不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变化。

三是增长动能不足有效投资积极性低、消费升级面临瓶颈、外贸进出口占比较低、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持续凸显。拥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多,RD经费投入强度仅有1.05%,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高端人才、创新引领型人才和团队匮乏,高技术项目招引落户难。

四是民生改善任务繁重实现稳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仍有8个贫困村和1.61万贫困人口未能脱贫;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建设等问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

三、进一步推动十三五规划实施的任务和措施

十三五规划后半程,不仅要妥善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更要应对新形势、把握新目标新部署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全面推进四城同建,聚焦经济发展高质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转型、增长动能转换,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十三五后期要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坚决防控化解金融风险,防范打击非法集资行为,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债务规范管理,健全融资机制精准脱贫方面。聚焦全市8个未脱贫的贫困村和1.61万贫困人口,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扶贫项目的研究谋划,实现全面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方面。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稳步推进集中供暖工程。认真落实河长制,防控水污染。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二)增强产业转型动能,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持续推进转型发展攻坚,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12个省定重点产业转型发展专项方案,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和重点载体转型提质。实施三大改造,推进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积极对接中央支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省十大重点新兴产业培育等政策,在智能终端、现代生物、5G产业等新兴领域,谋划一批重大项目,争取进入国家滚动发展项目库。建设全省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积极创建装配式建筑示范市。延链补链、扩量提质,壮大液压胶管、新能源汽车、电力器材等产业。紧紧围绕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推动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重点产业转型发展,培育电子商务、现代金融、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楼宇经济等新兴产业。支持产业集聚区探索管委会+公司园区+创投等市场化开发运营模式,建设特色精品园区和新兴产业园区。

(三)提升创新能力,夯实发展战略支撑。对接争取省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政策,实施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机构等四个一批行动计划。推进企业孵化器和双创平台打造,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每年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加快推进漯河大数据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大数据应用、核心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

(四)突出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四城同建为统领,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一是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统筹百城建设提质与文明城市创建,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改造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高数字城管执行效率,建立现代城市管理体系。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设计,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四优四化,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在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人才、资金、技术下乡和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良性互动。一是健全绿色发展经济体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推进全方位绿色转型。出台绿色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细则,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工厂、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等绿色发展行动。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施静脉产业园建设。二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推进沙河、澧河、颍河等主要河流生态保护,加快我市范围内南水北调干渠沿线生态带建设,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快天然林、防护林等林业生态工程推进。三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立健全污染治理制度,加强环境监测、监控、信息标准化建设,形成依法治污长效机制。强化督查结果与执法执纪的有效衔接,以零容忍的决心和态度,对违法违规问题从严查处、铁拳治理。

(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改革方面: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简化优化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管理。全面实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各部门、各县区行政审批系统融合。加快推开证照分离试点。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行政权力事项在线办理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信用监管机制。二是推进国企改革攻坚。抓好僵尸企业后续处置工作,确保资产处置、债务化解、职工安置到位;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行经理层契约化管理、改革薪酬制度、深化内部改革,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持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三是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应对企业关注焦点,政策制定和落实上精准发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更好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开放方面:一是提升一带一路对接水平。研究制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年工作计划》,深度对接融入空中、陆上、网上、海上丝绸之路。二是加快开放平台建设。推进与郑州国际陆港的合作。积极申建漯河保税物流中心。充分发挥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跨境电商示范园等平台作用,吸引企业来漯开展业务。三是促进对外贸易。研究制定外贸发展配套政策,科学应对贸易摩擦,不断提升我市对外贸易水平。

(七)突出民生保障改善,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保证民生质量。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薄和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计划、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快技师学院新校区、市第一中专新校区建设。二是推进健康漯河建设。深化医疗、医保、医药、医院四医联动改革。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扩大社会就业。做好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稳岗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大学生下乡创业。建成互联网+就业创业信息系统。是提高居民收入。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力争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五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参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改革。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推广政府购买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力住房保障。六是保持社会稳定。突出抓好城市治理、安全生产、污染防治、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应对,确保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