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体育

图片

关于2018年度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时间:2019-12-28来源:


关于2018年度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

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20191224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8年度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和目标完成情况

2018年在气象条件整体不利和水污染防治攻坚考核连年提标的情况下,我市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全市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辐射事故,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2018年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标准化建设现场会、重点区域综合整治现场会先后在我市召开。在2018年全省污染治理三大攻坚考核中,我市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被评为全省“优秀”等次,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位居全省第二方阵,豫南片区第一名,被评为“合格”等次。

(一)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目标完成情况。2018年,省定我市目标是PM10浓度100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5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为220天。2018年我市PM10实际年均浓度99微克/立方米,低于目标值1微克,PM2.5实际年均浓度59微克/立方米,与目标值持平,优良天数229天,高于目标值9天,三项数据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和目标完成情况。2018年省定我市出境水质沙河达到Ⅲ类,颍河、汾河、清河均达到Ⅳ类,黑河、唐江河、三里河均达到Ⅴ类水质,市辖区内无劣Ⅴ类水体,确保澧河饮用水源地安全,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维持在100%2018年我市7条河流年均浓度值全部达标,年综合达标率100%,其中沙河达到Ⅱ类提高一个水质级别,颍河、清河达到Ⅲ类均提高一个水质级别,汾河、唐江河、三里河均达到Ⅳ类,其中唐江河和三里河均提升一个水质级别,黑河达到Ⅴ类,与省定目标持平。城市饮用水源地澧河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标准,取水水质达标率100%,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稳定达标,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三)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目标完成情况。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方案,制定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明确了土壤治理与修复的时间节点、工作任务,确保实现农用地安全利用率、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两个100%目标,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2018年,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和“四城同建”重点工作,坚持精准定位、高标推进,系统谋划、标本兼治,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全面健全攻坚机制。我市始终把建立健全污染防治攻坚机制,作为打好污染攻坚战的基础。在领导体制上,20189月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后,及时提请市委调整成立了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组织,成立了由蒿书记和刘市长任双组长的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由高市长和李市长任双主任的污染防治攻坚办公室,建立了市污染防治攻坚办主任办公会和环保攻坚管控令制度,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障。在推进机制上,建立了“日研判调度、周排名通报、月讲评、季观摩、年总结讲评”的工作推进机制,组建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专家组,每小时分析研判,提出管控建议;每周在《漯河日报》和环保手机报上对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排名通报,每月由分管领导召开讲评会,加压驱动,严格落实生态补偿制度,奖优罚劣,2018年全市共扣收县区生态补偿金781.6万元,奖励685.7万元。继续坚持开展督导观摩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现场观摩、统一打分,督促工作落实。在工作架构上,1+9+12环保攻坚突破体系、大气污染防治“8+2”制度体系、“三个治标、三个治本”工作措施、水污染防治“1+3+5”总体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漯河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漯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漯河市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40条措施》、土壤污染防治“1+4+8”总体方案,及2018年大气、水、土壤攻坚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四梁八柱”。

(二)全面推进三大保卫战。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新建改造供热管网30公里,开工新建改造热力站16座,新增供暖面积130万平方米,完成双替代2.3万户,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强化机动车辆管控。全年淘汰老旧车2094辆。建成遥感监测设施15台套,在城市主要道路路口设立联合监测和执法检查点3个,设立6个重型运输车辆尾气检测点,加大重型货车管控力度。排查确定非道路移动机械551辆。燃煤散烧治理方面,排查取缔违规燃煤散烧设施设备797台。成品油管控方面,累计抽检289个加油站,立案23起,罚金17.8万元。餐饮油烟治理方面,共排查2707家餐饮企业,对749家超标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治理通知书。着力强化“三散”污染治理。制定出台了渣土车“一二三四”,建筑扬尘管控“221”,散煤治理“132”,料厂堆场“一密闭六到位”等治理措施。推进砖窑行业提标改造,对全市13家烧结砖窑厂烧结废气进行深度治理;创树漯河市重泰建材有限公司商砼行业升级改造标杆,引导全市32家商砼企业实施高标准无组织排放整治;“三夏”“三秋”期间,在全省率先推广应用农机加装防尘新技术设备,副省长刘伟、省生态环境厅王仲田厅长来我市开展专题调研。水污染防治方面,截止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18座,全市污水处理能力59.75万吨/日,比2016年初新增22万吨。实施城区雨污分流管网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了28条城区主干道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作,完成改造35公里。持续加大生态调水力度,实施了引沙入黑、引沙入颍、甘江河调水工程、唐马连通工程等多项生态补水工程,增加纳污河流的水体自净能力。强力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先后完成了塔河、唐江河、三里河、汾河、黑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河道生态环境大幅好转。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505万元,56个村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全部完成。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标准化建设任务和全市40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勘界立标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认真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全面启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工作,完成了全市116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基础信息采集调查和风险筛查工作。加强建设用地和企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确定了22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指导企业完成了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制定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全面完成全市农用地土壤安全利用、种植结构调整、治理与修复面积任务。加大对涉危险废物企业的排查和监管力度,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固体废物非法贮存、倾倒和填埋情况排查整改,新增危险废物产生企业273家,全部纳入省、市危险废物产生企业信息源库;排查整治垃圾填埋场和非正规垃圾填埋点27处。

(三)全面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以市人大组织开展的服务实体经济专项评议为契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全面提升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一是大力开展深入纠“四风”持续转作风活动。把作风转变作为服务实体经济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载体和保障,全面落实市委深入纠“四风”持续转作风工作部署,以“亮、查、评、强”为载体,深入开展“五纠五树”活动,努力推动推动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干事创业积极性持续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二是着力优化服务。紧盯简政“瘦身”、放权“减负”等关键环节,定期开展企业服务周例会、城建周例会、污染防治攻坚主任办公会,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抽调43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扎实开展千名专家进百县服务万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在项目审批上,全面压缩办理时限,项目环评审批上除公示和技术评估外,4个工作日内全部完成,实现了环评“网上办理”“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最多跑一趟”等要求,建设项目排污总量指标核定备案由原来1个月缩短至5个工作日,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在执法监管中,推行“三单式”执法,对初次或无意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施批评教育,对第二次违反的给予警告,第三次违反的从严查处。市委书记蒿慧杰对生态环境保护“放管服”改革的经验做法做出肯定性批示。三是自觉接受监督。2018年顺利通过市委环保攻坚领域专项巡察,这是全省首次用巡察的手段推进环保攻坚工作,共交办问题495个,并全部整改到位。在《漯河日报》开辟曝光台,主动曝光突出环保问题。2018年以来,共3次开展百姓问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次获得第一名,两次获得第二名,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满意度逐步提升。四是积极回应社情民意。2018年,市环保局共承办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19件,全部按时办理并答复,办结率、回复率均为100%2018年我市共受理各类环境污染举报投诉案件2603件,办结率实现100%。同时,扎实推行环保有奖举报制度,2018年以来,我市共发放环境污染有奖举报7654800元,形成了民众参与、全民共治的良好局面。

(四)全面补齐工作短板。针对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和制约环境质量改善的瓶颈问题,我们下大力气解决。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反馈交办问题,做到立交立办,立行立改。一是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问题整改工作推进扎实有效。2018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共交办我市79个信访举报件,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数量最少,2018年底前已全部整改到位。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大气污染问题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我市承担34项共性整改任务,1项个性整改任务,2018年均达到序时进度。截止目前,已完成22项,剩余13项大多是立行立改、长期坚持类整改任务,均达到序时进度。二是中央饮用水源地交办问题全部整改到位。中央饮用水源地专项督察共交办我市16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在2018年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保专项行动第三次视频会上受到表扬。三是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推进扎实。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期间,共向我市交办88件群众信访举报件,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数量最少,截止2018年底已完成56件,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督察组共向我市反馈交办问题63个,2018年底完成了22个,截止目前已完成44个,剩余19项,其中13项是立行立改,长期坚持类,6项是明确整改时限的,均达到序时进度。我市省委省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成效排全省第3位,受到省污染防治攻坚办的通报表扬。

(五)全面强化攻坚态势。一是强化联合执法。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公安、法院等部门对“散乱污”企业集中清剿,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震慑力,受到刘伟副省长的充分肯定。二是强化专项治理。加大突出环境问题执法查处力度,2018年先后组织开展了砖瓦窑行业专项执法检查、水环境污染源排查整治、国控点周边集中整治、机动车尾气检测、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沙石料场整治、餐饮油烟治理、沙澧河养殖清理等20余项专项行动,对建筑工地下达整改通知书132份,集中整治城区749家餐饮企业、115家农村规模畜禽养殖场,拆除各类养殖网箱5799个,依法取缔12家违法生产的砂石料厂和132家“散乱污”企业。2018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共立案342起,同比提升128%,共下达处罚决定325起,同比提升129%,罚款金额1765万元,同比提升319%,移送行政拘留6起、刑事拘留1起。三是强化追责问责。对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从严实施追责问责。2018年因措施落实不力,我市共有142干部被追责问责。

(六)坚决杜绝一刀切。“一刀切”问题是企业深恶痛绝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问题,前几年,环保攻坚初期,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一刀切”问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积极解决管控“一刀切”问题,我市也努力以精准的管控措施,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高质量管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健全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提高预防预警应对能力。重新修订《漯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程度的污染天气,实行黄色、橙色和红色分级预警管控,采取Ⅲ、Ⅱ、Ⅰ级响应措施,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采取分类管控措施。二是实行差异化应急管控,促进高质量发展。重新修订《漯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对全市1373家涉气企业逐一进行筛查,建立污染源排放清单和分布图,落实“一厂一策”,实行差别化管理,对于涉及民生、绩效评级优、完成深度治理、采用环保原辅料的企业分类施策,全市共纳入清单企业1373家,黄色预警管控479家(停产149家、限产330家)、豁免894家;橙色预警管控708家(停产206家、限产502家)、豁免665家;红色预警管控1249家(停产825家、限产424家)、豁免124家。三是积极打造绿色环保引领企业。组织各县区帮助符合条件的152家企业申报绿色环保引领企业,打造一批绿色环保工业企业典型,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四是主动指导帮助企业科学应对管控。建立了预警预报平台,聘请了空气质量预警研判专家组,在重污染天气来临时,加强分析研判,尽可能提前发布预警,给企业预留响应时间。根据应急管控要求确需停产或限产的,通过传真、报纸、电视、电台、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发布管控信息。依托县区的工信、生态环境、城建等主管部门,及时发布信息,提前通知企业停产安排、计划,便于企业把生产系统有序停下来,既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又能够有效防止二次污染,为企业恢复生产创造条件,努力做到不因环保而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核查,避免“一刀切”式地关停或停产。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环境污染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问题依然突出,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结构调整任重道远。特别是能源结构偏煤现象还比较突出,交通运输还是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转铁、公转水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科学治污能力还有欠缺。对传输性污染应对还不够有力,臭氧污染形成机理研究不深不透,臭氧污染治理效果还不理想。三是执法监管力量薄弱。繁重的攻坚任务和执法监督力量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体制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市乡镇生态环境保护无机构无编制无专职人员,只是由乡镇干部或其他机构兼职代管,“头重脚轻”问题比较突出,易出现监管盲区。四是污染防治攻坚干部压力大。近年来,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开展,触及矛盾越来越多,社会上对污染防治攻坚有诸多抱怨,认为管的太严,不近人情,被领导、群众和社会各界误解。污染防治攻坚干部得罪人多、遭非议多、被追责问责多,据统计20167月以来,全市共有近20名从事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干部被追责问责,甚至有个别干部多次被追责问责,在干部调整时,污染防治攻坚干部被提拔重用不多,心力交瘁,导致干部不愿从事污染防治攻坚。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坚决扛稳抓牢治污责任。聚焦环境质量持续变好这个核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持久动力,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具体体现,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活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聚焦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巩固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强化“三散”污染治理,推动精细管控、精确治理和精深减排,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强化水污染防治攻坚,围绕饮用水水源安全、河流断面水质达标和消除黑臭水体三个重点,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筑牢水污染防治基础;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三)切实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紧紧围绕“四城同建”工作任务,加快推进中原生态水城,在全面整治黑臭水体的基础上,通过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景观建设、河道联通,系统开展三里河、黑河、唐江河、汾河流域生态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恢复和保护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和流动性,致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

(四)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前置程序,严把环评审批关,推动发展动能转变,倡导节约、低碳、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把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既做好产业创新的加法,又做好落后产能的减法,引导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强化绿色调度机制和信用评价制度,引导企业自觉守法、不愿违法,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严的标准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漯河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全市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