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体育

图片

漯河市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工作的建议》情况的报告

时间:2019-12-28来源:

 

漯河市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

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工作的建议》情况的

    

——20191224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荣之光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贯彻落实《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工作的建议》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在“机制”上强力推进。市政府抽调人员成立了工作专班,确立了“三个最”和“四个一”的目标,努力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全省最少、审批流程全省最优、服务效率全省最高,“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号对外”。市长刘尚进、常务副市长高喜东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放管服”改革工作,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四个一”的目标已实现。“一网通办”方面,漯河市政务信息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市、县、乡全覆盖;全力做好“四级四同”事项梳理和录入,市直、县区行政权力事项全部接入政务服务平台在线办理,网上可办率100%;市级各部门积极消除“只能看不能办”一星级事项,二星级以上事项达到99%“只进一扇门”方面,市、县两级审批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比例达到90%“最多跑一次”方面,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提供的材料正在逐步减少,基本实现了“跑一次”的目标。“一号对外”方面,12345热线已整合21家政务服务热线。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在全省2018年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中,我市居全省第5位。

二是在“放”上狠下功夫。持续精简行政职权事项。近两年,我市累计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2041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93项,取消各类证明事项278项,基本实现了“清单之外无权力”。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个体工商户“零见面”营业执照改革、市内所有区域“集群注册”改革、“证照分离”改革等工作。积极开展“简易注销”,大幅简化注销程序手续,办结时限由两个月压缩至45天。全力推进企业开办“一窗受理”,率先推行“一次不用跑、一分钱不用掏、三天全办好”的模块化运作机制,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并且公章刻制、税控盘申领等环节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市场活力明显增强,至11月底,新登记市场主体19.5万户,增长138.6%,居全省首位,创出了“漯河速度”。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七大类流程图的梳理再造全部完成,全流程最长审批时限已压缩至88天。审批管理系统已于8月份实现上线运行,并已完成与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市网上中介超市平台对接,相关数据已经实现了互通、共享。“一张蓝图”正在加快推进,“一个窗口”已整合到位,“一张表单”已制定完成,初步形成了服务保障和监督管理机制。

三是在“管”上规范完善。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调整市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1995项,圆满完成了机构改革后行政职权事项调整工作,建立明确的权力清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建立健全“一平台、一清单、一张网、一机制”,将全市具有行政执法监管职能的23个部门、4957名执法检查人员、12万多户检查对象数据信息全部纳入,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监管。在全国开展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试点工作中,漯河市成为河南省唯一的试点城市。强化联合监管、信用监管。完善提升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网站功能,“信用漯河”网站累计访问量137万多人次,国家发改委对漯河的信用特色创新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中,全国排名第29位,持续保持全省第一。优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依托市行政服务中心建立了中介服务超市,打破垄断,压缩时间,规范收费。目前,19家中介服务单位进驻实体中介服务超市,147家中介机构进驻网上中介服务超市,业务涵盖全市8个行政审批部门的51个中介服务事项。

四是在“服”上重点突破。全面实施“一网通办”,网上可办率100%。不动产登记全省领先,搭建全市统一不动产交易登记平台,打造了一网申请、一人一窗、一费缴纳、一城通办的“漯河模式”,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当天办结率达90%以上,我市被列为“不动产登记全省通办”便民利民改革试点。开展“一把手”换位体验窗口服务活动,市直单位“一把手”轮流坐窗口,现场协调解决问题。

二、加强运行调度,保障要素供给

一是加强运行监测。坚持经济运行月度监测、季度分析调度,及时召开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运行。今年以来,共开展8次经济形势分析,及时发现运行中潜在风险,引导相关企业采取针对性措施,妥善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中美经贸摩擦。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形势异常严峻的形势下,积极与上级沟通对接,切实做好资金争取和统筹使用,共争取和统筹资金152亿元,其中: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95.3亿元;统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19亿元;争取再融资债券5.9亿元;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券31.6亿元,增长31.7%,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做好生产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华电漯河发电有限公司双机运行,保障重点企业正常生产用热。积极争取用电指标,投入5.4亿元加强电网建设,确保企业电力供应。帮助双汇热力公司争取无限量天然气使用合同。指导帮助华电漯河发电有限公司调整进煤用煤结构,避免了因燃煤质量导致限产停产的风险。

四是全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充分发挥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截至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73亿元,新增86亿元,增长6.9%;贷款余额913亿元,净增109.3亿元,增长16%;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6亿元,净增14.8亿元,增长7.7%。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举办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化险解困融资协调会。全力推进“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筛选出610家企业进入名录库,组织银行走访摸底,在库企业融资需求满足率达82.6%,有109家企业首次获得贷款。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工商银行合作,建立“银政通”基金池;与建行开通“税易贷”业务;探索建立“政府+银行+商会+X”融资机制,通过统一搭建信息平台、引入商会,实施民营和小微企业四位一体融资提升模式,有效助推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扩大直接融资,加强上市培训。积极推动中小微企业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截至目前,我市共325家企业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组织召开了科创板上市培训会,邀请省金融局举办“资本市场巡回大讲堂(漯河站)”活动。积极争取引进各类基金。积极引进嵩山资本、河北建邦资本、省农开基金、省中原联创投资基金等在我市开展业务。

三、坚持创新引领,着力育强后劲

一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对接落实全省创新驱动提速增效工程,持续推动“四个一批”建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加强研发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创历史最好成绩;漯河市食品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功入选2019年河南省新型研发机构,实现了我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零突破”;漯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1-11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1.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9.3%,成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载体、聚集人才,依托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与江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共同组建了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现有研发人员20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23人;漯河职院同河南工业大学和我市相关食品企业共同组建了漯河市休闲食品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邀请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到我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帮助企业完成科研项目、解决技术困难、开办培训班,累计帮助企业完成科研项目50项、解决技术困难200项、申请专利30件、开办培训班50期、培训3000人次;积极实施“河南省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漯河市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引进省内知名专家到我市相关农业企业开展免费科技帮扶。开放合作、培育人才,积极组织我市企业“走出去”,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对接,河南双建科技与(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恒瑞淀粉科技与省科学院化工研究所、紫菁禾生物科技与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共引进国内知名专家10名,博士16名,未来将针对企业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帮助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

四、转变工作作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夯实政策基础。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结合行业实际,研究出台了《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技术改造、绿色化改造若干政策(试行)》《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实施漯河市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漯河市科技创新推动食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五大产业提升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支持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编制各行业政策汇编,及时送达企业,加强政策宣讲,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同时,借助工作会、座谈会等专业会议,以会代训,传达解读上级最新政策精神,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红利。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完善重点企业联系人制度,组织政府部门与重点企业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对全市重点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及重点项目单位进行分包对接,强化上门服务,及时解决企业运营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落实各项政策。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今年以来,全市累计为企业减税免税13.6亿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省、市出台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减免政策,及时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是营造亲清政商关系。坚持重点项目、服务企业、城建交通工程三大周例会制度,截止目前,已累计召开周例会215次,解决企业发展的“堵点”事项937个,目前在办理流程的还有161个,做到了问题不解决不下周例会。同时,着力开展深入“纠四风”持续转作风活动和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工作,不断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营造干事创业、勤政廉政、担当尽责的浓厚氛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扎实的作风建设成效为全市实体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提供力量支撑,进一步提振了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双汇、烟厂、平平等29家重点骨干企业都相继启动倍增发展计划。

五、强化民生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开展食品安全整治行动。在全市食品生产企业推行违规约谈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先后对400多名企业负责人进行警示约谈。在全省首家实行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年度考试制度,企业法人或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两次考试不合格的,将受任职限制,并列入全市食品从业人员失信名单。相继开展了“春雷行动”和“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全面开展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推进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建设。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等级评定工作,评出省一级学校食堂51所、省二级学校食堂126所。在全市外卖入网餐饮商家推广“食安封签”,对餐饮行业实施无缝监管,同时聘请300名美团外卖小哥为食品安全志愿者,开展食品安全宣传、监督活动。在全省率先制定下发了《漯河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对全市1339个行政村(居委会)食品安全协管员进行全面整顿和培训,增强食品安全基层基础管理力度。截止目前,全市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对扬尘、工业、移动源等行业、企业分类管控采取针对性减排措施;认真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对全市涉气企业制定“一厂一策”措施,避免“一刀切”。开展针对性污染隐患排查整改,加强餐饮业油烟污染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养殖面源污染整治,强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臭气治理,推广种养生态循环养殖,养殖业“绿色革命”取得显著成效,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88.1%120多个养殖场实现种养生态循环养殖。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通过一年努力,我市服务实体经济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市委、市人大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全面推进“四城同建”,把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企业服务,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更多浓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