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体育

图片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工作的建议》情况的报告

时间:2019-12-28来源:


关于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

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工作的建议》情况的

   

——20191224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王喜成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工作的建议》情况,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按照市人大常委会评议询问工作的统一部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针对去年和今年6月份的两次人大评议询问反馈的有关问题和建议,结合我们自查的问题,多次召开了党组会议,统一思想,举一反三,通过查找、讨论、整改等活动,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理清了整改思路,进一步统一了全局思想,明确了整改的重要性、迫切性。坚持“刀刃向内不回避、真刀真枪改到底”,强力推进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持续提升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服务保护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能力。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市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131日挂牌成立。此次改革,共整合原国土、规划、林业、房管4个部门人员及水利、发改等部门有关职能。改革后,原国土、规划、林业、房管等部门划转人员共计692人,其中行政编制78人,事业编制614人。并分三批接收了市水利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市县养老保险中心划转的公务员27人。按照市机构改革工作进度要求,局机关,各分局、各土地储备分中心已于7月下旬根据新三定方案对人员和职责进行了调整。按新三定方案要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把原国土、林业、规划的29个科室整合成18个科室,原12个分局整合成6个分局;33个局属单位融合为23个局属单位,运转四个多月以来,已基本实现了人员、队伍、职能、工作四融合。

新局挂牌成立后,我们及时成立了局党组领导下的土地、规划、林业、综合、监督等5个协调工作组,出台了综合管理制度和各项改革方案,保证了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和机构改革顺利推进。新局三定方案经过5次修改后于726日获得批复,批复一周内我局完成了科室、分局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配置调整工作,并于81日全部到岗到位;同时,6个土地储备分中心也组建成立,原12个分局的分流人员于81日基本安置到位,领导班子分工进一步明确,于81日正式执行。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科室职责人员调整到位,各项制度逐步规范,人员磨合渐入佳境,各项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一)在保障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一是做好实体项目用地保障。截至目前,已上报用地14923.54亩,已超出2018年申报8600亩总量,着力保障了沙澧连通二期、双汇总部等158家实体经济用地需求。二是做好用地规划管理服务。目前共完成新增规划编审41宗,面积2028亩;办理《建设用地规划条件》75份,面积3006.78亩;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23件,拟选址面积4422.37亩;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91份,面积5436.36亩,截至11底完成工作量已超出了2018年总量的157%,为城市建设用地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了规划保障,有效保障了我市建设项目的土地供应。三是积极推动土地利用管理综合改革。按照市、区土地收储“一盘棋”的思路,编制完成了《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9-2021年三年滚动计划和2019年度经营性土地储备计划》,印发了《关于加强城镇建设用地土地储备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土地收储机制。至11月底市区范围内新增经营性用地纳入土地储备库面积5919亩;召开土地出让会10次,土地出让收入70多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比2018年出让金总和50亿元,超出20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城市建设。规划配套费收入1.26亿元,比目标任务6千万超出一倍还多,完成率200%四是扎实推动了生态漯河建设。重点实施了沙澧河生态景观带、城郊生态防护林、生态廊道、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森林抚育、湿地保护、森林公园等中央、省、市林业重点生态工程。2019年全市计划造林6.79万亩,已完成生态造林9.587万亩,达到历史最好,占省定目标任务的141.19%;全市发展优质林果、种苗花卉10931.5亩,占目标任务的128%五是积极实施补充耕地储备项目和增减挂钩项目,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今年以来,全市补充耕地储备项目已通过省厅备案的占补指标已达19756亩,还有1616亩已报省厅备案,3750.2亩正在施工,年底补充耕地将达25122.2亩,比20181万亩超出15000多亩;全市增减挂钩项目已入库备案8192亩(含3300B类复垦券),近期可完成整治复垦指标2800亩,年底可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10992亩,比20185000亩超出5992亩,指标价值达17.587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美丽乡村建设。

(二)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服务质量。严格落实审批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压缩办事时限,减少企业来回次数,更加便民利民。我们不断完善规划审批服务,在规划审批中,先后取消了平面定位规划图、效果图、施工图(含报建图)等9项审批要件,简化了规划成果公示、土地信息查询等7项审批环节,优化了规划修编、批后监管、违法建设处理等5项业务流程。取消了在报纸上进行批前公示的形式,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全面启用了“规划一张图”网上审批系统,开发了规划业务手机审批APP,实现了电脑、手机开展业务审批的无缝对接,提升了审批效能,压缩了办事时限。开展“容缺受理”,在水电气暖相关项目的规划许可审批中,企业取得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即可申请开展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有效保障了水电气暖等民生项目尽快落地。在用地审批中,取消了“地质勘查资质检查”和“采矿权人在规定期限内未足额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滞纳金的处罚”等职权,暂停了“对勘查投入、勘察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职权,下放了“土地闲置费征收”职权,受到了企业好评。

(三)在化解实体经济历史遗留问题方面。遗留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机构改革后,面对遗留问题,我局专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的遗留问题解决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办公室。抽调原土地、规划、房产等业务骨干为办公室成员,对每一个问题逐项研究解决。一方面,建立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解决土地规划与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联审会议制度,用好用足“漯政办〔201877号”、“漯政办〔201878号”、“漯政办〔201656号”等相关文件规定,推动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依托市政府重点项目推进会、城建交通周例会、服务企业三个周例会,及时提交我局解决规划管理历史遗留问题协调领导小组,推进遗留问题解决。目前,全市220个规划遗留问题已基本进入解决轨道。9月份,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印发了《漯河市房地产领域“问题楼盘”化解工作实施意见》(漯办201913号),进一步健全工作组织和配套细则,为解决超出“漯政办〔201656号”文件范围的近60个复杂问题楼盘提供了解决路径。目前,我局已召开遗留问题办公会27次,研究解决问题127个,使42个房地产类项目遗留问题得到解决,近2.1万户居民拿到了不动产登记权证。通过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在服务保障民生方面。出台了《漯河市地上附属物补偿新标准》,提高了征地补偿区片地价,使每个被征地群众受益大夫提高。同时,为进一步实现不动产业务办理提质增效、更好地服务全市人民、优化全市营商环境,让全市人民办理不动产交易登记业务更顺心、更省心,2018年交易登记职能实现一体化的基础上,将原房屋交易系统、土地登记系统和不动产登记系统三套系统整合为一,并将交易登记数据整合,全库导入到新平台中,搭建了不动产登记交易一体化新平台,实现了全市不动产登记提质增效。国家规定的7个工作日,我们现在达到了一天办结,缩短了6个工作日。截至目前,共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85000件,发放不动产权证书25190本,不动产登记证明50248份。办理商品房合同备案22450套,存量房合同备案7719套,完成工作量已达到2018年总量的170%。同时,省自然资源厅将我市确定为不动产登记“全省通办”改革全省唯一试点,颁发了全省第一本不动产登记,并于1211日举行了不动产登记“一费缴纳”新闻发布会,不仅是全省首家,而且是继齐齐哈尔、苏州后全国第三家,国家自然资源报头版专题进行了报道。并且自然资源部将我市定为不动产登记共享相关部门信息全国两大试点之一,全国不动产登记共享信息会议也准备年底在我市召开。

(五)在夯实基础工作方面。一是严格保护耕地,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行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大棚房整治、违建别墅清查和“违法占地整治百日行动”整治任务。我们在全省创造性地提出了土地违法违规“四双” 机制,即“双暂停”、“双扣减””、“双追究”、“双处罚”机制,严格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从严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有效遏制了违法占地行为,2019年以来,基本实现了违法用地零发生。二是高质量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全市“三调”成果已报国家验收,正在按国家要求进行最后整改。三是强力推进了中原生态水城建设。研究制订了中原生态水城建设2019年度工作方案和《漯河市中原生态水城建设2019年度督导考核办法》,确定了2019年度实施中原生态水城工程建设项目167项,编制规划设计5个,制定管控机制文件3个,总投资168亿元,2019年完成投资77亿元。四是加快了推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按照“规划统筹、项目集成、功能融合”的工作思路,积极组织编制漯河市城市“双修”暨百城提质总体规划,制定了《漯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8个县区全面启动了空间规划;按照上级关于乡村规划千村试点有关工作要求,选取23个试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展开,部分村庄规划编制成果已完成。五是推进“数字漯河”“智慧漯河”建设。圆满完成“数字漯河”地理空间框架项目验收、年度数据更新及成果发布推广,“数字漯河”成果被公安、水利、农业、城建等部门广泛应用。六是地热勘探调查工作全面完成。126日召开了地热评审会,成果正在市政府审批。七是完成了5个北斗导航基准站及区域中心站建设,实现北斗导航区域全覆盖。完成了全面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及时并入全省网络,为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为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建设打好了基础,为全市各项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服务。

二、采取的主要整改措施

针对去年以来人大反馈的关于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建议和问题结合我们自查的问题,全面开展了大讨论、大查找、大整改活动找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理清了整改思路,认清了问题的实质,大家一致认为:实际问题主要集中两个方面,一是人的问题;二是工作效率问题。

(一)关于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敬业精神,责任心不强,不愿干、不会干、不真干。群众观念弱化,服务意识淡漠,不愿服务、不真服务、不会服务。制度不完善,职责不清,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对此,我们主要采取三项措施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

1.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思想觉悟,解决不愿干、不会干、不真干的问题。我们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力加强思想教育,通过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把整治形式主义同加强党的建设相结合,同走实群众路线相结合,同检视问题、立行立改相结合,强化思想教育,提升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认真检视自身问题、扎实抓好整改。班子和班子成员列出问题清单41条,制定整改措施47条,副科级以上干部列出问题清单122条,制定整改措施78条。同时,我们编印了《自然资源业务知识汇编》、《党规党纪汇编》和《应知应会手册》三本书,全系统人员人手一套。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周五集中学习,组织班子成员、业务骨干开展讲座,组织新进的27名同志到业务科室和大厅轮训、组织50名业务骨干到河南大学封闭培训等方式,采用各种办法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新理论、新知识、新业务、新法律大培训,并适时组织了50岁以下人员业务知识和理论测试,有效提高了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解决了不愿干、不会干、不真干的问题。

2.人岗相宜,人尽所能,解决不愿服务、不真服务、不会服务的问题。倡树“机关为基层服务,后勤为业务服务,干部为职工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四个服务意识。我们坚持“常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原则,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党组研究,配齐配强了局机关18个科室的科室长、6个分局局长和6个分中心主任。各科室、各分局、分中心又通过双向选择配齐了工作人员,有力地调动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解决了不愿服务、不真服务、不会服务的问题。

3. 领导带头,率先垂范,解决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的问题。建立领导干部带头负责制,以上率下,身先士卒,营造“上级为下级担当,下级对上级负责”的良好氛围。每一项工作都明确一名县级干部牵头,主要业务科室承办,其他单位配合,办公室、机关纪委问效的工作机制,彻底解决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的问题。

(二)关于工作效率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不到位,督导考核奖惩不及时、不认真,作风建设不过硬,工作中懒政怠政,个人利益至上,遇到问题推诿扯皮。我们主要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把规矩立起来,把制度建起来,把督导考核奖惩严起来,制定了一批管用实效的措施和长效机制,确保了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1.在全局层面。我们建立了6项制度。一是超前服务制度。由党组成员、县级干部领导分包县区、单位。对所分包的县区和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定期调研,及时掌握工作动态,把握工作进度,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和群众进行服务。局领导已完成调研课题《关于搞好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三个建设”、加快“三融合”、实现“三起来”、“三满意”的调研报告》等16篇。二是局长办公会制度。坚持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局长办公会,争取上会的问题一次性解决。对需要协调多个业务科室同步开展的工作、在工作中存在政策落实有出入的工作以及业务科室解决不了的工作等,统一提交局长办公会研究解决,厘清各级各单位职责。目前已召开局长办公会37次,研究解决项目325个,解决问题275个。三是企业座谈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服务企业座谈会,听取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要求各科室、各单位主动服务,指导企业办事,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确定专人联络,为企业进行一对一服务。目前已召开企业座谈会6次,征集企业意见建议25条。四是优化各类行政审批流程和制度。出台了《关于规范用地审批做好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工作的意见》(漯自然资[2019]180号)和规划审批制度等,优化办事流程,实行台帐管理、领导分包、催办督办、限时办结、容缺受理、会审会签等制度,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以上制度和措施,共压缩办事流程9项,减少各类受理时限25个工作日。五是督办催办考核制度。强化问题导向,做到什么有问题,就督办什么,有什么问题就着力解决什么,并对市领导批示件和民生实事进展实行连续跟踪督办。目前,已下发催办通报6期,催办函12个,催办问题25个。六是行风效能监察制度。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岗位目标责任制、重点项目推进倒逼制、重要工作限时办结制、服务群众首问负责制等机制,通过强化内部监管,防止了不作为、慢作为。目前,已下发督办通报12期,督办函10个,督办问题23个。

2.在科室层面。一是建立了联审联批限时办结制度。针对科室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问题,对现有用地审批流程、审批要件、审批方式、审批时限等进行科学归纳,通过优化流程,落实联审联批、集体会签、承诺容缺办理、限时办理、平行审批、责任人催办等制度,达到压缩会审环节、减少申请材料、缩短办结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和提升服务质量的目的。目前,已压缩会审环节6个、减少申请材料8项、缩短办结时限15个工作日。二是建立了三个周例会工作台账制度,对市政府重点项目、城建交通、服务企业三个周例会研究事项,由相关科室建立工作台账,对重点项目挂牌推进,明确工作任务,抓好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事事有措施、件件有落实。目前,专题召开周例会19次,研究建设项目139个,协调解决问题129个。三是建立了工作日志日报制度和周工作通报制度。每周对单位、科室开展的重点工作、民生项目进展情况、重点项目保障服务情况等进行通报,每个科室、单位每周在一楼大屏幕上晾晒工作进展,工作完成情况一目了然。目前,已晾晒工作进展情况15次,督促提前完成各项工作126项。四是完善了部门内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针对个别科室、单位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我们紧盯权力运行各个环节,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程序化、透明化,将各项工作任务责任到人、进度到天,确保工作目标、要求、措施落到实处,不断提升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执行力、公信力。目前,已厘清权力清单149项,严防权力腐败。五是出台了内部科室“互联网+监管”制度。六是制订了“双随机、一公开”制度。

3.在县局、市局各分局层面。我们出台了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土地、规划、林业审批效率的一系列制度,把大部分发证及批后监管职能下放到了县区局。并出台了解决土地、规划、不动产遗留问题操作细则,优化土地审批流程5项,规划审批流程7项;取消土地审批要件5项、规划审批要件9项;规划、林业审批发证全部下放到了县分局。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认真落实人大常委会评议结果,全面梳理归类去年以来人大评议询问反馈问题及机构改革后的新情况、新问题,逐项拟订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期限,进一步加快队伍融合,努力实现“各级党委政府满意、基层和企业满意、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为统领,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坚持以学促干、以干促改、以改促变,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取得的实际成效。

(二)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及时组织相关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政治站位、政策水平、法律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发展需要。

(三)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健全工作运转和保障机制,优化人员结构,促进人员队伍融合,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确保队伍情绪稳定、思想平稳过渡,人员精神状态良好,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立足新职能新职责新定位,以党建统领全局,以事业凝聚人心;以团结汇集力量,以廉洁铸就形象;以敬业彰显忠诚,以创新检验担当;以争优提升服务,以实绩回报人民。

总之,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广大群众生活质量,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将按照“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全市“四三二一”工作布局,以人民为中心,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原则,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压缩办件时限,提高执行力、公信力和凝聚力,更好地服务于全市实体经济发展,为中原更出彩,漯河添浓彩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