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体育

图片

市市场监管局关于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工作的建议》情况的报告

时间:2019-12-28来源:


关于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

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工作的建议》情况

   

——20191224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  宋耀生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市场监管局,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工作的建议》情况,请予审议。

一、精心组织实施

今年130日,漯河市市场监管局正式挂牌成立,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建议工作,精心组织安排,认真整改实施。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把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建议作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成效的有力推动,作为深入纠“四风”持续转作风的有效载体,作为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和引领全局工作。二是精心组织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工作的建议》(漯人常〔201842号)涉及到原工商部门、原质监部门、原食药监部门。部门合并后,我们照单全收,逐一整改。成立了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建议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方案、分解任务、明确责任,采取“每月一自查、每季一汇报、半年一讲评”的方法,跟踪问效,切实做到了项项工作有人管、具体落实见实效。三是提升整改效果。我们坚持把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建议同市场监管机构改革、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同深入纠“四风”持续转作风行动、同干部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新时期市场监管的职责定位和工作方向,迅速适应机构改革后的工作要求,找准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以贯彻落实建议的成效,推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效。今年927日,我们在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专项工作评议和专题询问工作督办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二、认真整改落实

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工作的建议》中有6项建议涉及市场监管部门,我们均进行了认真整改落实。

(一)关于“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

整改落实情况:我们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从企业发展需求着力,落实改革措施,激发市场主体迅猛增长。至11月底,今年我市市场主体新登记194751户,总量达360866户,增速分别为138.59%99.89%,均居全省第一,创出了市场主体发展的“漯河速度”。一是推进“一次不用跑、一分不用掏、三天全办好”改革。优化企业注册登记、公章刻制、税控盘申领、社保备案等环节,将企业开办时间由国家规定的8.5天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线上线下并行办理,财政承担开办企业公章刻制和税控盘费用,让市场主体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便利和红利。同时,落实了容缺受理、一网通办、2小时直核、一次办妥等制度,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使开办企业越来越快、越来越简、越来越省。二是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在为全省试点的基础上,全市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实施“照后减证”,切实解决了改革中出现的“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的问题。今年已为全市3300多家企业办理了“证照分离”事项,让企业既能“进得来”,又能“活起来”。三是推行“集群注册”改革。针对大学毕业生、返乡务工人员等有创业愿望但缺少创业资本、场地等而不能进行开办登记这一问题,积极推行“集群注册”改革,实行托管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在登记过程中,统一提供格式化集群注册合同文本,既增强了改革措施的操作性、规范性,又让办理登记更加高效便捷,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落实。

(二)关于“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方面

整改落实情况:我们在市场主体“宽进”之后实施“严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在全省做到了“四个率先”,变市场“巡查制”为“抽查制”,目前已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的到位实施,有效解决了以前存在的“谁想查、谁就查,想查谁、就查谁,想什么时候查、就什么时候查”的执法任性,解决了选择性执法和多头打扰问题,有效地减轻了市场主体应付“多头检查、重复执法”造成的负担,实现了“一次抽查、全面体检”,增强了政府监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去年8月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专题调研组来我市总结经验,为全国开展这项工作提供借鉴;今年8月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举办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专项业务培训班,我们以授课的形式介绍了漯河经验。

在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基础上,今年9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又将漯河市确定为全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试点(全国共11个,其中7个省、直辖市,1个副省级市,3个地级市),漯河市是河南省唯一试点城市。经过三个多月的积极探索,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121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试点工作推进会,我们介绍了做法。

(三)关于“着力营造和谐执法环境”方面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加强对执法队伍的教育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先后有60多人参加全市、省局等上级培训27次,邀请有关专家、业务骨干来局授课23次,举办“市场卫士大讲堂”12期,强化业务、执法、理论等知识的学习教育,实现全员轮训,有效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二是大力推进“服务型执法”建设。我们把服务市场主体规范和健康发展作为行政执法目的,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服务型行政执法的指导意见》,对市场主体违法主观故意不明显、后果轻微、认错态度好、主动纠正的行为,以教育为主,轻处罚、少处罚或不处罚;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的执法方式,多引导多培育,边发展边规范,帮助其健康发展。对于违法经营,也不是一罚了之,而是通过“案件回访”,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引导,使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以防再犯。三是探索实行包容审慎执法。今年9月份,发布了全省市场监管领域首份“免罚清单”,共两类27项内容。重点解决传统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重处罚轻教育”问题,给予市场主体纠错机会,寓执法于服务之中,体现了市场监管部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温度”,有助于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四)关于“优化检验检测服务”方面

整改落实情况:大力推进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畅通受检渠道,落实“三亮”承诺,实施便捷化检测服务,面向企业公开产品质量检测职责、服务范围、咨询电话等,开辟“绿色”通道;规范检测时限,把计量器具检测时间压缩为15个工作日,比省里规定时间提前了5个工作日;优化检测流程,启用新的计量机构业务管理系统和质量检验业务管理系统,企业可上网申请检测并查询报告。同时,变“坐等受检”为“主动出检”,减少企业送检;对符合国家规定免除的检测项目费用一律免除,今年已为企业免除费用800多万元。

(五)关于“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方面

整改落实情况:我们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强化责任落实,加大舆论宣传,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一是强化督促协调压实工作责任。督促协调市政府食安委成员单位和各县区,对表对标食品安全示范创建责任分工和评价细则,制定完善工作推进台账,确保创建任务、责任、工作、时限、机制“五到位”。二是突出特色亮点狠抓难点攻坚。全面推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平台建设,选定临颍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首批试点县区,力争今年12月底前全部完成我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平台建设;选定舞阳县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试点县,力争今年12月底前消除监管备案盲区。开展“三小食品”技术帮扶达标升级活动,符合条件的“三小食品”备案登记率和监管档案建立率均达到100%三是有效加大共建共享宣传力度。先后开展了“质量月里看质量”、万名小学生“童眼看食安”征文、食品安全宣传“说文解字”等活动;全面启动“我的漯河我热爱,我的作品我朗诵”录制活动;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市区首家“食品安全主题公园”,大力推动食品安全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四是构建市县(区)一体创建格局。完成经济技术开发区、舞阳县、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6个县(区)申报“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区)”工作,各县(区)通过召开动员会、推进会和基层建设观摩评议会等形式,高效推进创建活动,形成了市县(区)上下联动、一体创建的格局。1127日,在省政府食安办举办的2019年食品安全省建设专题培训会上,我们面向全省介绍了漯河市创建经验。

(六)关于“规范整治‘三小企业’”方面

整改落实情况:我们立足全市食品产业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标准引领,强化整治规范,构建起了“党政负总责、企业为主体、部门严监管”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探索出一条具有漯河特色的食品安全监管新路子。813日,何金平副省长批示肯定,要求全省各市县学习、借鉴漯河的经验和做法。一方面,严查违法,源头治理“三小企业”。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春雷行动”和“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共查处假冒侵权案件81起、商标违法案件46起,立案调查食品生产企业3家,查封生产企业1家,对不法分子形成强大震慑。全面开展“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推进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建设,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馆“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完成率达到80%。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等级评定工作,评出省一级学校食堂51所、省二级学校食堂126所。今年12月,在全市外卖入网餐饮商家推广“食安封签”,对餐饮行业实施无缝监管,同时聘请300名美团外卖小哥为食品安全志愿者,开展食品安全宣传、监督,对工作中发现的无证无照餐饮经营和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共同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全省率先制定下发了《漯河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对全市1339个行政村(居委会)食品安全协管员进行全面整顿培训,增强食品安全基层基础管理力度。至目前,我市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在全市食品生产企业推行违规约谈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先后对400多名企业负责人进行警示约谈。在全省首家实行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年度考试制度,企业法人或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两次考试不合格的,将受到任职限制,并列入全市食品从业人员失信名单。新华网、学习强国、中国市场监管报、河南日报等20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我们的做法。从规范企业行为入手,引入“第三方”评价,逐步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从源头上铲除“三小企业”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制定标准,为食品企业发展争取主动。今年7月份,我们在调味面制品国家标准尚未出台、调味面制品河南省地方标准将于101日废止的情况下,提出制定《调味面制品团体标准》并于1019日正式发布实施。该《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不仅填补了全国行业标准空白,为食品行业发展争取话语权,还将助力调味面制品行业转型升级,引领调味面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食品领域引起强烈反响。118日,全省调味面制品行业整治提升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肯定并推广我们的经验。12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参照我们的《团体标准》发布了《关于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告》,明确要求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凡与此不一致的,于2020131日前调整到位。目前,除我市10家调味面制品生产企业采用该团体标准外,省内100家企业正在积极申请采用该《团体标准》。

三、持续推进提升

在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建议事项的同时,我们进一步推进服务实体经济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巩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

(一)创新商标品牌战略实施载体。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商标强企”活动,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以食品、造纸化工、生物医药、液压软管、制鞋等为主的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至今年11月底,全市共有1家企业获省长质量奖、32家企业获市长质量奖;共获中国名牌产品4个、河南省名牌产品58个。全市申请注册商标7756件,同比增长26%,居全省第六位;成功注册商标5873件,同比增长78%,居全省第五位;全市注册商标总量20092件,同比增长40%,创历史新高,万人拥有量全省第三位。我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万人拥有量全省第四位,驰名商标(11件)万人拥有量全省第三位。今年620日,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批准,我市商标受理窗口受理权限由商标注册申请1项扩展为商标续展申请等23项。我市商标受理窗口扩权,大大提升了窗口的辐射功能,将让市内外企业更多享受到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的红利。

(二)大力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与中标院实施战略合作,起草了“一规划两方案(草案)”:《漯河市标准化战略规划2019-2025》和《食品安全标准化专项行动方案》《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方案》,初步形成我市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整体构架,为我市争创全国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市打下坚实基础;深入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在全国首家设立了“市长标准奖”,鼓励企业参与国家乃至国际标准制定。121日,我市在全省首家发布实施《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星级评定》地方标准,为我市电梯维保企业规范发展奠定了质量基础。

(三)启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起草了我市《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重点采取七项措施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从知识产权执法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两个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作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促进。该《意见》已于1120日经市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四)拓展中小企业融资途径。针对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较少的问题,我们主动运用动产抵押、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职能,助其融资发展。今年前11个月,企业累计实现融资借贷总额48.39亿元。为从制度层面强化保障,我们起草并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漯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奖补管理办法》,通过政府对银行、保险机构或担保公司给予奖补和对企业给予补贴的形式,鼓励金融机构用纯知识产权质押方式贷款给企业。该《办法》于202011日正式实施后,将会有效解决企业实物抵押后无法用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难题,真正实现“知识”变“财富”。

发展无止境,服务无尽期。市市场监管局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要求,与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标准,与广大群众特别是市场主体的期盼之间仍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实体经济发展,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指导,持续作风好转、强化改革创新、推动服务升级,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突出成效,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