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体育

图片

关于2019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视察报告

时间:2020-04-29来源:


关于2019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

完成情况的视察报告

——2020427日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

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为全面了解2019年我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在副主任赵坤炎带领下,于3月底至4月初先后到三个行政区和三个功能区进行调研,并集中实地察看了“蓝天卫士”监控平台、恒瑞热电厂烟气超超低排放改造、黑河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唐江河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处理、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及土壤污染防治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有关工作情况汇报。总体看,2019年,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较好完成了省定、市定环境保护目标。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9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一)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2019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居全省第8位;PM10平均浓度为94微克/立方米,完成省定目标(95微克/立方米以下),居全省第8位。优良天数累计为184天。空气质量六项考核因子中,除O3外全部改善,5678月连续4个月PM2.5浓度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由2018年的“合格”晋级为“良好”。

(二)水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我市作为省定试点城市之一,境内8条主要河流水体中,Ⅱ类水一条,Ш类水7条,提前一年完成省定目标,2019年全省污染三大攻坚考核中,我市水污染防治攻坚获评“优秀”,居全省第一名。我市饮用水源地综合评价指数为0.445,级别为优。地下水综合定性评价分值为2.13,级别为良好。

(三)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耕地安全利用率、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获评“优秀”,居全省第四位。

(四)完成省下达我市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经初步核算,2019年我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6.98%15.83%21.76%20.24%,分别比国家下达的目标多完成0.140.590.40.17个百分点。

二、2019年全市环境状况

(一)大气环境状况。2018年相比,2019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明显改善。一是六项污染物除臭氧外全部实现同比下降,年综合指数位于全省第一方阵。两项颗粒物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10微克/立方米和2微克/立方米。二是控尘工作及工程性措施取得初步成效。与2018年相比,超额完成省政府制定的年度目标1微克,低于省均值2微克。三是秋冬季管控与同期相比排名有显著提升,总体冬防管控取得显著成效。2019-2020年冬防一阶段PM2.5浓度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7天,更多重污染天气削峰降值,转化为轻中度污染天气。四是连续4个月空气质量达标。5-8月连续4个月PM2.5浓度达到年均二级标准以下,6-8月连续3个月PM10浓度达到二级标准以下。

(二)水环境状况。与上年相比,2019年,全市河流水质级别由良好变为优,境内8个主要河流11个检测断面中,全部达到Ⅲ类水质断面,有2个断面水质达到Π类。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水质为优。城市地下水水质全省第一名,县区“千吨万人”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三)土壤环境状况。由于我市重工业、重污染企业和化工企业较少,加之严格管控,全年未发生重大或较大土壤污染事件。持续加大对全市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经营单位和农业使用化肥农药规范化管理,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四)声环境状况。2019年,全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为较好。其中,城市建成区环境噪音平均等效声级52.8分贝,同比下降2.1分贝,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城市道路交通噪音平均等效声级59.7分贝,同比下降2.9分贝,达标率为96.5%,同比下降0.6%。功能区噪音均符合《声环境治理标准》。

(五)生态环境状况。全市紧紧围绕“四城同建”,先后持续进行黄龙湿地公园、沙河湿地公园、小南湖湿地公园、黑河水系改造、幸福渠和沙澧连通水系建设,全市生态环境状况不断优化。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在主要河流两侧建设防护林带,全市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2019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21平方米。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很好,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环境的向往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漯河正处于四城同建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要时期,各类建设项目全面开工,我市生态环境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是省定目标过高,大气指标难以完成。为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省内设定了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空气质量指标,如2019年国家对河南省下达PM2.5目标为60微克/立方米,省下达我市PM2.5目标为47微克/立方米。2019年,全省仅有郑州、新乡两市同时完成省定PM2.5PM10指标,从完成情况可以看出目标设置不尽科学合理。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已经明确指出省定环境空气质量目标难以完成。2020年,省下达我市目标由原定的40微克/立方米调整为57微克/立方米。

二是市区环保形势严峻,环保压力较大。一是过境公路全部经过市区,我市又以公路运输为主,大量过境车辆尤其是柴油货车的通过,废气排放对我市空气影响很大,特别是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时,工业企业、物流园区、运输企业车辆管控措施落实难到位,严重污染市区空气质量。二是工业围城、企业围城现象严重。我市城区周边布局着沙澧产业聚集区、松江产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东部有物流产业园区,西北、东南方向2个热电厂,大量企业的排放对我市空气质量影响较大。

三是部分行业、地方环保治理不到位,管控措施不力。一是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部分村庄尤其市区临近村庄村边、坑塘存在乱堆垃圾、乱排污水粪便,部分小河流、桥头存在倾倒垃圾等现象,导致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受到影响。二是行业污染问题依然存在,临颍县木业园区一些企业手续不全、治污设施不完善或不正常运行;一些企业部分料场、堆场“一密闭六到位”整治不彻底;秸杆垃圾焚烧难以完全制止;部分建筑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措施落实不好等。

四是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对大气污染的成因、特点、规律掌握还不够清晰。臭氧污染形成机理研究不深不透,臭氧污染治理效果还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全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二是对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指导力度不够,需要加快推进集聚区企业超低、超超低排放改造,实现企业生产燃料结构调整。部分农业生产烤烟、食用菌养殖用仍然使用散煤,缺少有效解决之法。三是对重大污染源处置重视不够,比如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尤其在近期疫情期间,医院的收集储存以及最后的工业消毒处理都很规范,但设备落后老化、投入不足、长期欠账等。

五是工作机制有待完善环境保护涉及生态环境、农业、市场监管、住建城管、水利等多个职能部门,目前,部门联动制度还不够协调统一,管理职能有所交叉,在处理具体环保问题上存在职责不清、监管缺位现象。比如,市定考核目标、处罚方式等与县(区)、部门职责认识不尽一致;对于可燃物禁烧的界定问题存在差异;城乡监管边界的划分问题等。

四、工作建议

(一)紧盯目标任务,保持攻坚力度。环保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紧密联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非常高,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对照各自职责,找准职能定位,认真完善落实部门生态环保责任清单,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健全科学高效流畅的环境治理协调机制和联动执法机制,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构建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环保工作运行机制。要恪尽职守,依法从严监管,科学管控,更好地震慑污染环境违法行为。要严格贯彻执行《漯河市扬尘防治条例》《漯河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漯河市散煤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法规,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

(二)重视存在问题,补齐短板弱项。当前环保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责任、压力和任务有增无减,各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压力感,高度重视和解决好历史遗留、客观存在的疑难复杂问题,补齐短板弱项,为环保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要结合我市实际,认真研究扎实推进雾森系统、监管网络、工业升级改造、重点区域整治、国四及以下重型柴油货车淘汰等12个项目的推进。要加快107国道东移和南环路“双修”工程。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支持,加快推进环保项目和环保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

    (三)持续完善服务,引领绿色发展。环保工作要遵循党中央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按照市委要求,进一步创新审批服务,强化企业帮扶,特别是注重精准精细监管,避免一刀切现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支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推进运输方式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完成部分企业超低、超超低排放和燃料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漯河中原生态水城建设,综合整治河、湖、林、园,加大城市周边村庄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建设美丽乡村更好融合,共铸生态文明,共促城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