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体育

图片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0-07-01来源: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0629日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

政府副市长   乔彦强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作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工作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市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效、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等领导到漯河调研指导时,对漯河战疫情、抓发展的做法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主要做法:

(一)周密部署,科学应对,统筹建立领导机制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市政府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省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一是强化组织部署。第一时间成立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9个工作组,建立每日例会、联席会议、研判分析、信息报告、请示通报、联防联控、领导干部分包等制度机制,四大班子领导同志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现场指导,保障了整个防控工作科学规范、有力有效。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先后针对外防输入、复工复产、学校复学等成立工作专班,有针对性地加强力量推动重点专项工作。二是科学调整方略。每周组织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疫情防控工作,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动态优化防控措施。疫情发生初期,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着眼于“四早”,采取“九个ー律”“两个准备”“三个全面”“四个救治”“七个从严”等防控措施,在较短时间内遏制住了疫情蔓延势头;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后,及时化小管控单元,坚持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化防控策略,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保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突出输入重点人群管控,坚决防止出现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疫情暴发。是统筹协调调度。统筹资金物资保障,把疫情防控作为财政优先支出保障,坚持多管齐下,通过支持帮助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积极向上级协调争取、发动力量向外采购和接受捐赠形式,千方百计保障了物资储备和供给。统筹做好宣传引导,全市疫情防控宣传累计发稿2.86万篇,督办、交办处置网络舆情437起。统筹开展督查落实,整合人员力量,围绕“三督一查”总要求,6个督导小组一线督战,12个督导分队前沿督查,既督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落实情况,又督纪律、作风,发现问题督促及时整改。

(二)联防联控,闭环管理,精准实施防控策略

根据不同阶段疫情发展态势,将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有机结合,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防严控,形成了立体式的闭环管控体系,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一是外防输入,做到主动发现无遗漏。全面落实属地责任,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分片负责,拉网排查,重点跟踪,全面掌控,对有重点地区旅居史的来漯返漯人员,果断做好查找、留观、隔离等工作,确保重点人员闭环管理。持续抓好境外返漯赴漯人员防控工作,严把入境关、筛查关、转运关、隔离关、诊治关,落实“双报告”制度。截止628日,累计排查境外来漯返漯人员613人,协查漯河籍人员1253人;排查湖北来漯返漯人员10876人,武汉来漯返漯人员910人(48日后),北京来漯返漯人员239人,其中武汉和北京返漯人员等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二是内控源头,筑牢基层防控网络。全市1269个村、76个社区快速成立从县区到乡村,以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疫情防控专门工作机构,携手社区、物业、居民、志愿者,逐村逐社区设立卡点,联合筑牢社区防火墙。对出现确诊病例和既往确诊病例所在的社区楼栋,实行最严格的人员封闭管理。做好养老、救助、儿童福利等重点场所防控工作,严防聚集性、关联性感染风险。三是配合联动,强化重点环节管理。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畜牧、公安等部门切实规范活禽经营交易行为,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阻断可能存在的病毒源头。交通、铁路等部门全面做好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及候车厅的卫生管理工作,配备必要的防控用品和消毒用品,做好通风、消毒工作。四是确保安全,做好技术服务指导。全面加强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实行全封闭管理的社区楼栋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和技术指导,组成专门技术指导组深入企业一线,对厂区消毒、职工体温检测、完善防护装备等疫情防控措施进行技术指导,对部分企业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整合全市心理服务体系力量,设立了全天候心理援助热线,对重点人群进行全方位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

(三)关口前移,有效施治,扎实完成救治任务

围绕“确保患者得到良好医疗救治、确保医务人员安全健康”的目标,全市累计确诊的36例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取得了收治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医护工作零投诉的骄人战绩。一是实施集中救治,提高收治率。迅速集结930名一线医务人员,组织县区设8个集中隔离观察点,确定16家发热门诊、5家救治医院,按照“四集中”原则,建立了发热门诊筛查、疑似病例定点医院隔离诊治、确诊病例集中救治的运行体系。二是全力救治患者,降低病亡率。成立市、县两级专家组,组建市级应急医疗队,按照“分级分类、一人一策”的救治原则,对照国家发布的诊疗方案,总结治愈病例救治经验,组织省、市级医疗救治专家开展专家会诊、病例分型、巡诊指导,将危重症患者有序转诊至省级医院治疗。三是中西医联合施治,提高治愈率。建立中西医协同救治机制,落实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中医药深度介入新冠肺炎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无症状感染者实施健康干预。我市确诊和疑似病例中医药参与救治率达96.67%四是加强院感控制,降低感染率。压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实行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全流程标准化管理,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强化医务人员防护,规范医疗废物处置,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全市医疗机构未发生医务人员感染事件,无一例确诊、疑似病例在转运过程中出现风险。五是助力抗疫大局,积极赴鄂救援。分别派出两批47人组成的医疗队驰援武汉,转运病人508人次,收治患者365人。作为全省首批向武汉提供血液援助的地市之一,先后6次紧急支援红细胞480袋、血小板93袋、血浆9万毫升。

(四)危中求机,加速发展,全面恢复社会秩序

坚持统筹推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坚持两手抓、两手硬,落实“六稳”任务、做好“六保”工作,在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基础上积极进取,促进经济稳中向好发展。一是抓牢抓实经济运行。强化经济运行监测,抓好运行调度,持续深化“小升规”、“十百千”亿级企业培育工程、重点企业倍增工程、“三大改造”、专业园区建设和产业“树状图”招商,确保各项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运行区间。一季度,全市纳入“十百千”亿级培育工程的102家重点企业营收增长12%,利润增长2.7%,税金增长1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地方税收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截止5月底,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6个、总投资额276.2亿元。二是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坚持全面展开、梯次推进、重点突破,依次推动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生产企业、保障居民生活的食品企业、重点工业企业及产业链上重要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抓好企业达产达效、满负荷生产、开拓市场等工作,较快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有效缓解了我市防疫物资紧缺和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问题。强化政策措施支撑,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稳定经济增长30条措施,释放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强烈信号和政策“红包”;选派807名“企业复工复产特派员”进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商圈市场,协调解决资金、用工突出问题。全市重点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外资企业全部实现复工复产,前4个月工业用电量增速居全省第5位,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8%,产销衔接良好。三是分期分批开学复课。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组织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平稳有序复学复课。从47日起,我市高中、初中、小学各年级已全面复学复课;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于525日起返校复学,按照“自愿入园(校)”原则入学。各阶段复学年级组织学生分时段、分通道、分批次有序进校,分级分班网格化、单元化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晚检”、错时就餐、错时下课放学、定时通风换气消杀等制度,整体教学秩序平稳有序。四是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全力破解因疫情造成的生产资料运输难、农产品销售难、农民工返就业难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抚恤补助等保障标准,前5个月带贫企业复工复产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已批复扶贫项目开工率等主要扶贫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狠抓“米袋子“菜篮子”,居民生活必需品和煤电油气暖等基本需求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扩大消费需求,开展“千企惠民促消费”活动,加快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恢复,全市大小商超、农贸市场、住宿餐饮企业全面恢复营业。强力推进“三链同构”,形成推动全市食品制造业发展的顶层设计,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在全省第一个完成项目实施计划批复,目前建设总体进度位居全省前列。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截至5月底,新增城镇就业2.46万人、完成比率72.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6万人、完成比率206.7%。五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牢记稳定第一责任,统筹做好信访稳定、平安建设、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工作,着力化解问题楼盘等信访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整个疫情防控期间,我市没有发生局部集聚性疫情、没有发生大的安全生产问题、没有发生明显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同疫情防控形势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已经形成。  

二、存在问题

一是借助科技手段经验不成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疫情防控常态化防控有薄弱环节,在紧急状态下,信息的快速、有效支持稍显滞后。二是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存在短板。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尚有缺陷,部门之间缺乏应急沟通和演练,监测预警体系不健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不够及时,疾控队伍结构不合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应急检测能力、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不足。

三、下步打算

    一是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完善常态化防控策略。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疫情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采取更加灵活管用的措施,强化外防输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密切接触人员的追踪管理,强化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相关病例监测和传染病网络直报。加快推进核酸实验室建设,提高检测能力。继续落实好各单位尤其是学校、商超、市场等人员密集重点场所的通风消毒、测温、保持合理社交距离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和个人防护要求,在全社会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二是增强忧患意识、底线思维,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坚持平战结合、防治一体、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提高趋势预判、态势感知、资源调度科学化水平,推动医学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应用发展,健全多渠道疫情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改善疾控机构和生物实验室设施设备条件水平,提升检测能力,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完善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三是加速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推动经济社会秩序持续向好。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协调解决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堵点断点问题,促进经济回升。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住疫情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机遇,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产业融合。四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才支撑,不断凝聚人民战争的强大合力。坚持各级党委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市委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切实打造一支充满干事激情、勇于担当作为、善于奋勇争先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面向行业高端需求、基层卫生机构、未来医学发展,完善学校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衔接机制,培养具有丰富临床和公共卫生认知的实用性、复合型人才队伍,为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