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体育

图片

关于“四城同建”工作推进情况的视察报告

时间:2020-12-31来源:

立博体育

图片

_立博体育


关于“四城同建”工作推进情况的视察报告

——20201228日在漯河市第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根据今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利用两个月时间,对“四城同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常委会主任李思杰亲自安排部署,提出具体要求。邵成山、杜广全、赵坤炎三位副主任具体牵头负责,组织四个专项视察组,集中四天时间实地察看各类点位40余处,先后召开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社会知名人士和新阶层人士参加的座谈会12场次,发放问卷60余份,发放征求意见函120余份,收集各类意见建议420余条。现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通过视察座谈,大家一致认为: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站位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浓彩,作出四城同建”城市发展定位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漯河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全市上下深入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的重要抓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强力推动,2018年谋划启动,2019年全面实施,2020年深入推进,经过全市上下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调查对象对“四城同建”工作推进情况满意率为96.6%

(一)顶层发力,推进氛围浓厚态势良好。“四城同建”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的全面推进和实施,催生和释放了方方面面的活力,得到了全市上下的一致赞同和广泛响应。一是方案精准。构建1+4+4+N”的政策措施体系,使“四城同建”的“路线图”更加清晰,“施工图”更加科学,“时间表”更加精细。二是组织严密。组建成立了高规格的“四城同建”领导架构、指挥部门、督导组织,精心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明确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实施台账式推进、项目化管理,形成了上下贯通、融合推进、落实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三是推进有力。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狠抓项目落地,推动相关工作走深走实,全市围绕“四城同建”所迸发的组织力、创造力、发展力得到空前提升,调查对象对政府相关部门推动工作力度总体满意率达到80%

(二)一城领跑,食品名城效应更加彰显。调查中,认为中国食品名城建设效果比较好的占85%,满意度明显高出其他“三城”。一是项目资金加速汇聚。2020年共安排重点项目101个,年度计划投资139.7亿元,较去年增长28.4%。前11个月完成投资141.6亿元,占年度投资的101.4%第十八届食博会线上线下成交和意向采购额达439.7亿元,逆势增长3.7%二是产业链价值链提升明显。双汇、南街荣获全国食品百强工业企业,双汇发展品牌价值高达644.3亿元。卫龙食品成为双汇之后第二个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正名精工等6家高新技术食品机械制造企业完成入驻,东莞数控机床等10个高端装备项目近期签约,我市坚持“三链同构”推动食品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三是专业园区发展迅猛。临颍县食品饮料包装专业园区年营业收入有望突破30亿元,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食品饮料包装产业基地。舞阳县医药化工专业园区总投资56亿元的小苏打项目全面开工。郾城区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召陵区宠物食品科技产业园、经开区智能食品装备专业园区等正式动工。四是利税贡献稳中有升。积极克服疫情不利影响,10个月,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3.4%,较去年底增加6.1个百分点;税金总额同比增长5.3%,占全市工业的79.4%;利润同比增长12.2%,占全市工业总利润的81.9%,彰显了我市食品产业发展的劲头和韧性。五是扩大和稳定了就业。截止9月底,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9%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958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0.6%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六是安全管控提质增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深化推进,临颍县、舞阳县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强化源头治理和全周期管理,在全省2019年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我市名列全省第二,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和通报表扬。

(三)三城跟进,同建步伐提速成果显现。中原生态水城建设推进有力。调查中,认为建设效果比较好的占63.3%,仅次于对中国食品名城建设的满意度。年度生态水城建设147个重点项目基本建成,完成投资42.6亿元。沙澧河一期提升改造推进顺利,总投资20多亿元的沙澧河二期开发建设工程和资概算3.62亿元的幸福渠工程为漯河再添水蕴,西城区景观水系和滨水生态辐射周边,沙河湿地公园、青龙河湿地公园等让水域面积得到大幅拓展,沙澧连通工程通水在即,形成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格局,中原生态水城的内涵更为厚实。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初现雏形。2020年引进各类项目总投资20.45亿元,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9.39亿元,建成了许慎文化资料中心、漯湾古镇、雪霁花海文体小镇、文化大观园、贾湖陶瓷艺术馆、字圣书院等一批汉字文化项目。汉字文化推广有新进展,创作出了《字圣传奇》《字圣许慎》《字圣千秋》《三绝碑》《贾湖》《贾湖契刻符号》等一批优秀文化作品,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的起点更为坚实。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稳步实施,五大中心建设内涵不断夯实。其中,现代物流中心辐射带动力提升明显,双汇物流等6家企业入围中国冷链物流百强,全市A级以上物流企业总数达24家,占全省的12.6%。今年前11个月,全市冷链物流实现营业收入19.5亿元。我市成为全省首个“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前三季度全市快递业务量9476.3万件,同比增长64.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豫中南快递分拨中心业务量稳居全省第二。

(四)群众受益,城市品位更高底色更足。“四城同建”的推进实施,形成了广泛和强大的拉动效应,促进了城市综合实力和形象的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居民幸福感稳居全省第一。是成功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以来,投入资金36.37亿元相继建成城市展示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馆。新建改造市区道路31条,打通断头路15条,新建改造15座桥梁和17个街头游园,绿化提升主次干道14条,新建雨污分流管网145公里,水域面积增加1715亩,绿化景观面积增加8600城市建设、人文环境、民生福祉得到有力改善,顺利摘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二是成功入选2020中国宜居宜业城市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六分之一火腿肠、冷鲜肉、麻辣面制品单品产量三个全国第一”,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已然显现。年度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市场活力指数大幅提升,政务服务跑出漯河加速度”。2019以来,中心城区实施百城提质项目535个,总投资近600亿元城建提质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三是荣获全国唯一一个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和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年粮食产量180万吨、仓容470万吨、加工转化600万吨、物流转运1000万吨。全市食品产业产品涵盖15个大类、50多个系列、数千个品种,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达到4.5:1

二、存在问题

(一)融合发展不足,体制机制待完善。一是统筹谋划不够。目前来看,“四城同建”缺乏更高层次的统筹谋划,四个指挥部相互之间沟通交流、协同配合不畅。如汉字文化名城建设与百城提质等重点城市建设结合不够,没有形成顶层设计“一盘棋”。调查中,有73.3%的调查对象认为在顶层设计上应持续发力。二是整体合力不强。因部门改革不到位、机构重组和能力集成建设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等原因,一些部门职能分工不明确,工作整体合力弱。如食品检验职能分散在各个部门,行动时缺少同向发力“一条心”。三是规划编制滞后。四城”中有的还没有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也缺少相衔接配套的各类专项规划。如中华汉字文化名城至今没有拿出总体规划,还处在较浅层次的建设中,市政一些项目与中原生态水城总体规划对接效果不佳,没有体现出规划建设“一张图”。四是城乡衔接不紧密。资源、项目在城区摆放的多,在城市周边特别是乡村布局的少。如生态水城建设对颍河、清河等的开发治理不够,容易拉大城乡差距,形不成城乡统筹“一张网”。五是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政府投入的资源要素占了大头,社会资本、力量没有得到有效引导。如体育赛事运营存在过度依赖政府扶持现象,与企业缺乏深度合作,没有形成全社会同建“一股劲”。

(二)工作重点不够突出,特色不够鲜明。一是“四城同建”主攻方向不精准。宣传和实际推动中,存在平均主义倾向,同建一定程度上成为“同步走”,在抢占制高点、下好先手棋、解决重大问题等方面谋划和发力不够。如对食品产业同质化产品多、核心竞争力强的产品少等问题研究思考不够,食品产业升级迭代进程不快。二是抢抓重大机遇意识不强。对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等国家重大战略的主动性不强,谋局造势不够,出台的相关方案和政策较少,滞后于周边驻马店、周口等市。如驻马店2019年就完成了《贯彻落实河南省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实施意见》的编制工作,成功打造了全国首个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周口中心港至太仓港集装箱航线于去年已经开航。相比之下,我市园区经济的体量还太小,漯河港至今没有稳定通航。三是主抓特色的效能不高。相对于周边城市,同质化竞争较多,差异化发展做得不够,抓特色营优势的能力不强。大家反映,会展经济优势不突出,“会展+”经济目前仍是盲区,对比驻马店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商品交易会等,相形失色。职业教育相比许昌、周口等周边市仍存差距,如何通过创特色品牌把漯河打造成职教中心需加强研究。

(三)攻坚乏力,短板拉长不明显。一是工作推进不平衡。本次问卷调查,对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效果满意度不高,认为支撑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五大中心”中,社会各界对现代物流中心的培育壮大表示赞同,对其他几个中心的推进情况满意度较低。我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已经提出多年,但正如问卷调查的一样,效果非常一般。主要还是缺乏问题意识,应对措施不精准、工作推进不平衡,使相关问题迟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二是攻坚力度跟不上。些项目前期工作没有做到位,影响后续施工进度。如雨污分流工程、马沟污水处理工程(二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工期一拖再拖,建成后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医疗集团组建有名无实,领军医疗机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漯河南高速口常年交通拥堵,高峰时段单车滞留时间1.5小时以上;物流通道运输建设滞后,陆路、水路、铁路运输结合不紧密,直接影响我市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务实作风有欠缺。部分干部思想保守、害怕竞争,加之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不到位,致使不少干部工作中只对程序负责、不对效果负责,缺乏担当精神,存在怕被问责的思想,不敢大胆申报项目、推进项目。

(四)要素制约,发展保障不充分。一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人机制不灵活、薪酬体系不科学等导致人才难题,近年来,漯河医专流失优秀人才15人,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副高以上教师流失7人,研究生学历教师流失46人。汉字文化研究方面,鲜有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领军人物和专家团队,研究型、创作型、开发型等人才稀缺。全市食品企业职工13万人,但技术工人仅占10%,技术型人才短缺。调查中,有63.3%的调查对象认为在专业人才上应给予保障。二是发展资金短缺。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三季度末,中长期贷款较年初新增106.2亿元,企业新增贷款仅20亿元、占比18.8%,中长期贷款更多流入房地产领域;制造业贷款较年初下降13.6亿元,降幅14.9%。全市食品企业资金缺口10亿元以上,对产业基础设施、公共研发平台、会展业场地等建设投入不足。三是土地制约凸显。我市一级储备用地规模不能适应发展需求,企业用地无法保障,据反映,目前召陵区可供工业用地总储量只有600余亩,致使双汇拟投产的5000万只肉鸡加工项目无法落地。四是能源保障趋紧。随着冬季到来,食品生产进入旺季,但能源供需矛盾日趋紧张。郾城产业集聚区内一些企业反映冬季蒸汽压力不够,源汇区107国道与宁洛高速交叉口东北角部分企业反映无通知拉闸停电等问题,都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损失。

三、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破除思想束缚,营造浓厚氛围。要引导全市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四城同建的长远战略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积极开展“四城同建”大讨论等活动,通过媒体宣传、报告宣讲、社会调查、公众讨论、专家研讨等多种形式,真正在全市上下掀起一场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的高潮,形成全域创建的浓厚氛围。要鼓励大胆创新、先行先试,选择有条件的县区或功能区试点推进、示范发展。如可以选择西城区为中原生态水城先行示范区,选择临颍或开发区为中国食品名城先行示范区,选择示范区为汉字文化名城先行示范区等等,从中摸索经验、总结成绩、复制推广。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结合起来,真正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建设和管理事务中去,注重典型引导,深入发掘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阶段性评选“四城同建”先进典型、发布“四城同建”民生实事等办法,切实调动激发起全社会的参与热情。要加强过程管理,适时对“四城同建”进展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反馈,改革和完善现行考核办法,发挥好考核“指挥捧”作用,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并重,大胆奖惩、容错纠错,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集中心思和精力勇担当、干实事、抓落实。市人大常委会也将以地方立法促进、专项监督推动等形式,助力“四城同建”战略深入实施。

(二)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强化融合发力。加强“四城同建”全过程的综合协调,健全并落实好联席会议制度,掌握工作动态破解重大问题,统筹部署各项重点任务。建立各指挥部之间工作协同制度,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联动配合,密切协同作战,相互找准找实“四城同建”的结合点、嵌入点,制定和落实无缝对接、互为推动的实施方案,形成同建有机共同体。各县区、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四城同建”政策、规划,结合职分工,细化发展目标、优化发展路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加快部门改革,推进信息共享、资源集中,合力推动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落实。要把“四城同建”发展战略与国家和省市“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紧密对接起来,健全“四城同建”中长期规划和专项规划,注重各类规划配套衔接,增强规划权威性、科学性和执行力,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统筹城乡资源要素,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多向乡村延伸,让乡村自然禀赋更多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

(三)进一步突出建设重点,打造特色亮点。要加强统筹协调、顶层设计,调整完善“四城”发展定位,不断夯实战略支撑,加快形成“四城”重点工作融合发展、相得益彰的整体效应,全面构筑漯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优势。要突出食品名城龙头地位,瞄准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食品名城,积极申报全省“三链同构”先行先试示范城市,强化创新引领,增加研发投入,大力引进和培育食品领军企业、高端食品装备制造等优质企业,争创更多食品名企名牌,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格局。积极发展“会展+”等新经济新业态,持续提升食品名城的影响力带动力,动中国食品名城向国际食品名城迈进,以“一城优带动三城活”。要厚积中原生态水城比较优势,统筹城区和周边、老区和新城,谋划实施一批符合我市长远发展需要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连通拉长水系,提升生态景观品质,兴建配齐相关设施,塑造中原地区河湖串珠成网、生态景观优美、各类设施配套完善的独特水城内涵,持续增进漯河“江南”底色,让中原生态水城这张名片更加闪亮。要发挥好中国汉字文化名城铸魂点睛作用,拓展文化历史纵深和文化视野,在汉字文化基础上,深度挖掘和系统整合我市三国文化、孔子文化、食品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坚持“以文化城”,抓好宣传推介,打造漯河特色文化,推动文化名城建设有机融合到其他“三城”中去,铸城市之魂,点产业之晴,浓城市之彩,让文化真正成为漯河发展的软实力。要优化调整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战略谋划,围绕支撑能力不强、对比优势不明显等突出问题,巩固战略支点、找准发展重点、彰显特色亮点,强化冷链、快递物流业发展显著优势,统筹市中心医院生殖中心、骨科医院骨科创伤救治中心等学科优势,发展壮大食品研发、食品机械制造、临床护理等特色职教品牌,在不比规模比特色、拉长长板补短板中,不断强化中心城市“四梁八柱”战略支撑。要抢抓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制定实施我市具体实施意见,推动城市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等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促进更多含金量高的政策、带动力强的项目在我市落地,为漯河发展谋局造势。

(四)进一步激活要素资源,打破发展瓶颈。要在市场要素争夺中制定更为宽松的竞争性政策,支持企业争夺人才、拿到土地、争取资金、便捷办事,降低全社会营商成本,增强中小微企业主体活力,育大培优企业集群。要重点围绕本市食品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职业教育、汉字文化研究急需的紧缺人才,放宽编制、工资、福利等限制,并提供个性化服务,辅以柔性引进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才、智力、技术为我所用。要抓住修编国土空间规划机遇,大力盘活使用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资源,加快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断扩充土地储备增量,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实现企业和项目用地“应保尽保”要构建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抓住宁洛高铁过境漯河重大历史机遇,促成宁洛高铁“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打通陆水铁新型物流通道,实现多式联运服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探索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投资基金,以基金入驻带动招商入驻,通过优质基金招引优质企业。用好用活BT等新型投融资建设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四城同建”大盘子。持续推动实施支持市场主体特别帮扶行动”“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和861暖春行动,积极探索信用+科技+普惠金融模式,健全完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让信贷资金直达实体经济的路径更快捷。要聚焦企业开办、施工许可办理、不动产登记办理、水电气获得、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提升、企业运行成本等重点环节降低,进一步优化提升我市营商环境,切实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增利强保障。

 

 

 

附件:1. 关于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情况的视察报告

2. 关于中原生态水城建设工作推进情况的视察报告

3. 关于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工作推进情况的视察报告

4. 关于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工作推进情况的视察报告

5. 关于“四城同建”工作推进情况问卷调查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