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体育

图片

关于“四城同建”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0-12-31来源:

立博体育

图片

_立博体育


关于四城同建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

——20201228日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荣之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四城同建”工作推进情况,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一手牵两头”“戴着口罩抓发展”,紧盯“四城同建”各项目标任务,积极破解工作难题,着力推动项目建设,“四城同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时序进度超过了去年同期,发展势头良好。截至11月底,358个“四城同建”入库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238.05亿元,已完成180个项目,正在推进178个项目,完成投资231.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7.4%。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优势凸显。双汇物流等6家企业入围2019年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名单。豫中南快递分拨中心的地位持续提升,我市被国家邮政局命名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中心城区快速物流通道建设加快形成,龙江路上跨京广立交、龙江路下穿京港澳高速工程完工,南环路修复工程主车道建成通车,107沙河桥即将建成通车。医疗中心建设实现新进展。成立了漯河市脑卒中联盟、发布溶栓地图,多项指标纳入脑防委公布的综合100强和6个技术单项50强名单,市六院国家级“卒中中心”通过验收、市二院被中国卒中学会授予卒中中心。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咳嗽实验室,呼吸与危重症临床治愈率达到99%,漯河市中心医院成为“河南省大气道狭窄救治联盟分中心”、市中心医院成功创建河南省精准放疗单位、肿瘤绿色治疗基地、河南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截止目前,规划建设的10个区域医疗中心中,生殖遗传、儿童医疗、心血管、骨科创伤救治、脑卒中、呼吸与危重症、肿瘤治疗等7个已经建成。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扎实推进。高标准推进大匠烘焙工厂、中标检测学院等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漯河医专等3所院校被评为省“双高”建设单位。市一中专新校区、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新校区、漯河技师学院新校区、漯河市公共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总投资30亿元的希望教育集团大学城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2020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在全国第一届技能大赛中我市获得优异成绩,4名选手入选国家队集训。体育赛事中心建设转型创新加快。推动赛事活动与互联网融合,举办了2020年漯河市首届线上马拉松等20多项线上体育赛事以及全国青少年U系列英式七人制橄榄球冠军赛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世界徒步示范城市、中国铁人运动健康城市、中汽联汽车自驾运动营地、河南省汽车场地越野赛赛事中心成功挂牌,推动豫中南七市体育联盟成立,与省体育局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共同推动区域性体育赛事中心建设。沙澧河国家体育公园申报为全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研究制定《漯河市标准化战略规划2020-2025》、《漯河市食品安全标准化专项行动方案》。检验检测产业园基础设施与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我市国家肉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南)获得2019“质量之光”卓越技术机构奖。

二、中原生态水城建设成效明显。一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中心城区水系总长度已达到100公里,主要包括沙澧河一期36公里、沙澧河大二期33公里、幸福渠水系13公里以及西城区水系18公里。今年以来,沙澧河大二期工程按计划完成了西城区段和示范区段的景观建设,银滩公园、论语广场等近10个景观节点建成开放;沙河高铁以西完成了4公里驳岸整治,澧河段取水口上移工程全部完成,澧河沿岸土地征收全面启动;幸福渠一期淞江路段全面建成开放,二期工程按计划推进,市区内的主要水系和滨水生态廊道工程持续延展;经开区借力河湖湿地建设,对原有黑河水域、南环连线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整治,在扩大水域涵养面积的同时,覆植大量苗木,建成了2000亩青龙河湿地公园,并利用湿地空间实施中水自净化,在工业园区和城市中嵌入了不可多得的城市“绿肺”。二是城市颜值更加靓丽。围绕生态和绿色主题,市域内已完成造林护林和森林抚育面积超4.5万亩,推荐上报省级森林乡村15个,新建游园12个,城区绿化、植物多样化、苗木彩化、杨柳絮防治和树木保护工程基本完成。比如西城区景观水系和滨水生态建设辐射周边,已成为一大亮点,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三项增长,较好展现了碧水灵秀、廊桥多姿、庭院雅致的生态水城风貌。三是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坚持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统筹百城建设提质和“城市双修”,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基础设施与配套提升、功能完善与品质提升并举,努力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宜居。安排中心城区百城建设提质等项目347项、总投资569亿元,2018年以来每年在中心城区投入150亿元以上,重点用于市区道路、断头路、桥梁工程、道路路口渠化等事项,持续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实施城区防汛“夏病冬治”和城区周边河道“四水同治”,集中开展城区外围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加快雨污分流工程和泵站建设。北舞渡马湾大桥上半幅已完成建设,西城区汉江路、五台山路、文翠路等5座水系桥梁全部建成,丹江路、长江西路、五台山路、赣江路等主要道路全部通车,107沙河大桥年后通车,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马沟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进展过半。

三、中国首家食品名城金字招牌进一步擦亮。一是“三链同构”延链强链。打通食品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经开区智能食品装备专业园区一期5.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竣工;打通食品产业与造纸产业,占地2.3平方公里的临颍食品饮料包装专业园区招引台湾宏全食品包装、福贞包装、南街村包装、永柯包装等龙头企业入驻;打通食品产业和医药产业,微康生物益生菌项目3个车间年初达产,年产值3亿元,二期1000吨菌粉项目已确定建设;打通食品产业与盐化工产业,舞阳县医药化工专业园区建设初步方案已完成,总投资56亿元的60万吨食品级、医用级、注射级小苏打项目能评、安评已完成;打通食品产业与物流产业,临颍辣椒冷链物流园8万吨冷库已建成;打通食品产业与动物饲料产业,召陵区总投资10亿元的宠物食品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在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中,我市坚持“三链同构”,推动食品产业向纵深发展的经验做法受到通报表扬。二是农业结构持续调整。成立中粮、舞莲、雪健、南街村、石磨坊、新汇、美宜家等7个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和1个玉米产业化联合体,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9家。围绕“四优四化”,培育优质小麦、大豆、小辣椒等八大基地,今年,全市优质小麦播种面积109.27万亩,优质大豆达到70万亩,优质花生达到30万亩,优质辣椒达到35万亩,食用菌种植达到5000万袋,蔬菜种植面积80万亩(夏种)。三是食品安全管控有力。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深入实施“双安双创”示范引领行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行动、食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等十大攻坚行动。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到151个、绿色食品35个、有机农产品1个,各县区“三品一标”平均占比居全省第二;全市新增食品类注册商标860件。截至目前,全市食品行业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四、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稳步推进。一是狠抓工程建设,夯实名城之基。已经建成的东观许慎文化资料中心、“食品安全”文化主题公园、字圣书苑、沙澧河二期的识字乐园广场、论语广场、楷林思贤广场等25个建设项目分布全市各个游园,成为市民休闲读书、寓教于乐的好去处。二是狠抓特色活动,丰富名城内涵。积极开展许慎文化进机关、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组织汉字文化研学游活动120场。评选优秀许慎作品90余部。举办“说文学”高端论坛、市直机关“心意六合拳”推广普及教练员培训班、全国心意六合拳研讨交流大会、许慎文化庙会、少儿启蒙开笔礼、第七届师生书法展暨第五届篆刻作品展、传统文化公益讲堂、漯河新时代文化实践员大讲堂等众多文化活动。成功举办汉字文化传承创新暨文化名城建设专题研修班,邀请名校专家教授为汉字文化名城建设出谋划策、授业解惑。三是狠抓文化产业,强化名城支撑。整合沙澧河景区、凤凰岛、国家沙河湿地公园、北舞渡古镇等历史文化资源,设计沙澧生态观光之旅、历史文化穿越之旅、食品名城探味之旅、美丽乡村休闲之旅、红色基因传承之旅五条线路。举办了第十一届舞阳农民画大奖赛, 在“巨变——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浙江美丽乡村艺术生态展”中10幅农民画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四是狠抓文化宣传,提升名城形象。组织市级媒体在重要版面和位置开设《弘扬汉字文化 传承许慎精神》等专题专栏,在《漯河日报》开设《展示许慎文化深厚底蕴 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栏目进行针对性宣传。利用漯河发布APP、漯河广播网等新媒体平台,采用通讯、评论、微视频、图片等形式,进行多角度、全方位、不间断的宣传。开展“黄河有礼”漯河汉字文创传承推广活动,举办“汉字名城 创意之约”汉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以征集促进宣传推介,提高了漯河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去年以来,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安排部署,立足职能、汇聚资源、倾心聚力、精心实施,推动“四城同建”实现了良好开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四城”的影响力、辐射带动力、引领力、竞争力明显增强,发展动能强劲,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回顾两年来的工作,我们积累了重要经验,收获了深刻启示:一是必须坚持市委的正确领导。市委提出“四城同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我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建成现代化漯河的重要抓手。市委以对漯河发展、对漯河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出台了《加快推进“四城同建”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构建“1+4+4+N”的政策措施体系,研究制定4个年度工作方案,搭建起重点项目建设体系的“四梁八柱”,有力有效有序地推进新时代漯河高质量发展,推动漯河的城市影响力、吸引力进一步扩大。二是必须持续完善体制机制。从市级层面到各县区、功能区均成立了“四城同建”领导小组和四个专项建设指挥部,抽调精兵强将参与工作,集中办公、专职负责、专班推进,全面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作用。建立健全了“周调度”“月督导”“季观摩”“全年考核”等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制度》、《重点项目动态调整管理暂行办法》、《督导实施细则》、《建立“四城同建”项目运作服务保障队伍》等制度,确保从源头管控、过程监管、成效真实,形成“四城同建”工作的强大合力,切实把“四城同建”各个项目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三是必须凝聚社会各界合力。四城同建”工作点多线长、社会关注度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市人大常委会把“四城同建”推进情况列为监督工作的一号工程,全面动员、尽锐出战。各位代表坚持沉到基层,以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自主调研,查看进展、了解情况、找准问题,为“四城同建”工作献计献策、保驾护航。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四城同建”工作推进情况开展深入调研,并进行了视察评议。市委巡察办对“四城同建”工作开展专项巡察,把脉问诊,督促问题解决,提升整体工作成效。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虽然“四城同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委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将始终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落实新时代漯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全面推进“四城同建”,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关键抓手,积极谋划“四城同建”工作思路、重点项目,完善直通三个周例会的工作机制,奋力推动“四城同建”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