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体育

图片

关于我市脱贫攻坚情况的视察报告

时间:2020-09-01来源:

关于我市脱贫攻坚情况的视察报告

——2020年8月25日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市人大常委会: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视察组,对我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项视察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视察工作开展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在去年成立依法监督组,强化监督基础上,今年年初,把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脱贫攻坚情况的报告列入年度工作要点,3月24日,李思杰主任亲自带队,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扶贫项目、资金监管等内容,深入临颍县和郾城区依法进行了督查,听取了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住建局、市残联、市财政局等16个行业部门工作情况汇报。7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在舞阳县组织召开了全市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观摩推进会,李思杰主任就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7月份以来,周学功副主任带领视察组,深入临颍县、郾城区、召陵区和示范区部分乡镇、农村和扶贫产业园区基地,进行了调研视察,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扶贫办、示范区、西城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广泛征求了市人大代表、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比较全面的了解了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总体来看: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重要论述及系列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攻坚举措,凝聚攻坚合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9年底,我市累计投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16.5亿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2157个,覆盖受益贫困户27301户,贫困人口87907人;169个贫困村已经全部退出,累计实现8.2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减幅88.51%,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从0.91%下降到0.59%;舞阳县是全省第一个脱贫摘帽的省定贫困县。

  二、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不断推进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坚持高位推动,组织领导有力。一是重视程度高。制定出台了《漯河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落实市负总责、县区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推进机制,通过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领导小组会等方式,统筹安排,周密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二是凝聚合力强。印发了《关于调整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县区分包乡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分工的通知》《漯河市脱贫工作成效督导考核细则》,组建调整13个重大专项工作指挥部和3个专项工作组,严格实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责任制,通过逐级签订责任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述职评议等方式,落实帮扶责任,完善扶贫资金、资产管理、驻村帮扶等工作制度,形成了部门联动,协同攻坚、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扶贫攻坚格局,凝聚了强大的脱贫攻坚力量。三是督查监管严。建立“四三二”督查工作机制,实行“双向办理制度”,对重大问题实行市政府交办,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承办,促进了问题解决,推动了工作落实。

  (二)坚持分类施策,“三大硬仗”成效明显。强化精准帮扶举措,着力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三场硬仗”。产业扶贫方面,强化政策扶持,研究出台具体意见,注重培育特色产业,创新带贫模式,加大项目投入,推行龙头带动、企业托管、入股分红等7种带贫模式。2016年以来投入产业扶贫项目财政专项资金7.7亿元,占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总量的46.5%。截止6月底,全市新实施150个产业扶贫项目已全部竣工,竣工率100%,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6万户(次)、6.3万人(次)增收。就业扶贫方面,建立数据库和就业台账、培训台账,开展“三知四送”就业扶贫活动(对贫困户知其名、知其情、知其需,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做到“月月排查,动态清零”,实现应就业尽就业。今年以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已实现转移就业39538人,占去年外出务工总人数的99.83%。金融扶贫方面,坚持贷款扶持与风险防控并重,推进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和扶贫小额贷款新模式,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边缘户、扶贫企业做到了“应贷尽贷”。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6542万元,精准扶贫企业贷款4640万元,带动530户贫困户增收,全市所有县区(含功能区)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社会扶贫,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百企帮百村”“人大代表助力脱贫攻坚”等精准扶贫活动,通过基地建设、就业带动、资金帮扶等六种帮扶形式,带动贫困村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贫困群众收入稳步提高。

  (三)行业部门作用充分发挥,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建立了行业部门双周报告、每月通报、季度汇报、年度考评制度,落实扶贫政策,“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等突出问题基本解决。健康扶贫方面,贫困群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县域内看病全部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就医结算”服务,贫困群众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94.13%,县域就诊率97%,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慢性病签约服务率、大病救治率均为100%。教育扶贫方面,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实现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0万余人次,资金5626.356万元。危房改造方面,开展农村危房清零和住房安全“回头看”行动,对农村危房进行全面排查,对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性进行评定改造,累计评定28402户,已全部完成改造并实施挂牌管理。水利扶贫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全覆盖,是全省5个提前完成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任务的省辖市之一。民政救助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5004户41563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8398.6万元;为13817名农村特困人员发放资金7679万元;累计实施临时救助7374人次,发放救助金780万元,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扶贫助残方面,帮助贫困户、“边缘户”中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办理残疾证,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对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全市省定48个试点村创建任务全部完成。

  (四)坚持问题导向,机制建设逐步完善。一是问题整改到位。针对国家脱贫攻坚督查、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专项督查巡查和专项审计反馈问题,照单全收、立行立改、彻底整改。二是战疫战贫两不误。制定出台了《漯河市应对疫情影响促进农村贫困群众增收十项措施》,围绕促进转移就业、鼓励企业带贫、支持自主创业、增设公益岗位、开发短期用工岗位、实施临时救助、落实兜底保障等十个方面,全力克服疫情造成的影响,多渠道帮助贫困群众增收。三是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制定出台了《漯河市关于加强扶贫资产管理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完善稳定脱贫防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漯河市加强兜底保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成立了扶贫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对脱贫攻坚以来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清产核资、确权登记,纳入国有资产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构建资产家底清晰、产权归属明晰、类型界定科学、收益分配合理的扶贫资产管理机制。实施动态化监测管理,抓好返贫致贫预警,整合民政、卫健、医保、残联、扶贫等部门政策资源,注重织密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特困群体占比较大,帮扶难度大。截至2019年底,我市还有剩余贫困人口4429户10973人,其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高达89%,一些残疾户、大病户、无劳动能力户等特困群体,靠自身发展脱贫的困难比较大,部分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脱贫基础还不够稳固,致贫返贫风险依然存在。

  (二)基础工作还不扎实。落实精准要求、帮扶措施还有死角,政策宣传、教育引导、扶贫扶志和激发内生动力方面做的还不深不细。

  (三)产业扶贫的基础比较薄弱。部分扶贫项目、扶贫企业、基地和车间,个头小、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扶贫带贫能力弱。

  (四)防返贫致贫长效机制还不完善。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统筹谋划不够、措施办法不多,对非贫困县和非贫困村的关注和投入相对不足,一些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已经明显落后于贫困村。

  四、几点建议

  (一)加快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持续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切实扛牢扛稳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和要求,紧盯剩余贫困人口,坚持精准施策,注重扶贫扶志,高标准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查漏补缺,突出精、严、细、实,系统解决各种渠道反馈和发现的问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三保障”能力,加强动态监测和风险防控,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三)健全完善扶贫长效机制。加快巩固脱贫成果规划编制工作,健全完善脱贫攻坚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力度,激发内生动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衔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