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体育

图片

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全力服务发展大局 扎实开展评议询问 ?助推漯河出彩添彩

时间:2020-11-20来源:

  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全力服务发展大局

  扎实开展评议询问 助推漯河出彩添彩

  ——市人大常委会专项工作评议和专题询问会

  现场询问实录(摘要)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邵成山:根据评议询问工作方案安排,本次会议除安排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询问外,还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参与对6个部门的询问。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希望询问和应询的同志都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穿靴戴帽、客套寒暄。

  首先,请漯河市审计局局长徐改全同志接受询问。

  请市人大代表白荣川同志提问。

  白荣川:近年来,市审计局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积极开展项目审计、重点资金审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及各类专项审计,在提高公共资金使用绩效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为更好发挥审计监督职责,中央审计委员会明确提出,审计机关要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请问市审计局徐改全局长:你们如何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跟踪重大政策落实,切实发挥好审计监督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徐改全: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审计工作赋予了新使命,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要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市委书记、市委审计委员会主任蒿慧杰也多次强调,要不断提升政策跟踪审计效果,确保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在漯河全面落实,推进漯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市审计局围绕上级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关注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关注了疫情防控资金和物资管理使用情况和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情况。二是围绕“六稳”“六保”重大决策部署,关注了促进就业优先政策、减税降费、“放管服”改革政策落实和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情况。三是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关注了脱贫攻坚、污染防治和政府性债务。四是围绕我市“四城同建”决策部署,关注了“中原生态水城”中和“中华汉字文化名城”中涉及的200多个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成果已经初显,已督促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1.3亿元,促进小微企业享受房租减免政策近500万元,帮助300多名贫困人员享受扶贫补助,疫情防控资金审计项目被省审计厅通报表彰,有力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于今后如何做好政策跟踪审计,我们将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方面是在工作机制上:一是成立政策跟踪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分解任务,明确专人负责,集中研判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综合分析后从宏观层面上提出审计建议。二是把政策跟踪审计融入到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各类专项审计之中,作为常态化审计工作,持续跟踪实施。三是建立部门联动协调推进机制。与市委督查局联合建立督导机制,对政策落实和重点任务推进情况进行督导。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建立审计发现问题的线索移交和责任追究机制。部门联动,共同发力,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个方面是在如何保证审计质量上:一是全面掌握政策。审计人员要学习掌握各种政策,能够从全局和宏观层面找准“病根”,从体制机制方面提出审计建议。二是扎实做好审计调查。深入基层单位、企业和农村进行走访、座谈,确保党的政策落实到实处。三是严格把控审计过程。建立“周研判、月汇报、季考核、年讲评”的政策跟踪审计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把工作做实做细。四是注重审计成果转化。把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总结提炼,从体制机制方面提出有深度、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目前,政策跟踪审计还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审计过程中还存在审计人员能力有待提升,审计覆盖面有待加强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进一步提升站位,努力工作,切实提升审计质效,做到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尽心尽力当好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卫士”,党委政府的“谋士”。为漯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审计力量!

  邵成山:审计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国家财产的守门人和经济安全的守护者等重要职能。要更加注重守正创新,持续加强研究、探索、实践,找出规律、建立机制,实现审计工作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提质增效;要当好“钟馗”,突出加强对审计对象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等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更加及时有效地查新病、治已病、防未病。同时,审计工作具有面广、点多、任务重以及政策性强的特点,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特别高。审计部门既要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也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系统性培训,着力解决审计查出问题屡审屡犯的现象。

  下面,请市人行行长李香稳同志接受询问。

  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许文博同志提问。

  许文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市人行通过落实一系列金融惠企政策,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较好发挥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但在调查中发现,不少金融机构仍存在“惜贷”“惧贷”等现象,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困扰着我市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请问市人行李香稳行长,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助推全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香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一)银行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管理成本高,量身定做的信贷产品少,不良贷款清收负有连带责任,内部考核机制不完善,一线信贷人员存在“惜贷”“惧贷”现象等。(二)监管层面。对小微企业差异化监管还不到位。(三)政府层面。社会诚信建设还需加强,政策性担保基金、风险分担机制还不够完善。(四)企业自身。中小微企业生命周期较短,抗风险能力差(据资料显示,我国小微企业平均寿命3年左右),财务制度不完善,可抵押物少,可为其担保机构少,金融政策研究主动性差,诚信意识不太强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机构“惜贷”“惧贷”更是主要原因之一。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们中国也不离外,已引起中央的高度关注,201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金融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召开民营企业、企业家座谈会,国务院出台了很多支持小微民营企业的意见,其中金融支持是重要内容之一。截至9月底,我市各项贷款余额1037亿元,2018年以来增加323亿元,占建市以来贷款总额的31.2%。特别是今年前9个月增加了128亿元,是历史同期较好水平,在全省处于第一方阵。我市大型企业贷款总额才138亿元,其余大部分都是小微民营企业贷款,从这些数据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近几年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我们漯河市与全省全国一样,还没有有效破解这个难题。

  下一步:一要立足漯河,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央行拿出了很多资金,我们将在前几个月拿到4.66亿元优惠再贷款、11.6亿元低息再贷款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主动作为,将更多资金留在漯河、用在漯河,让更多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活下来、发展好。二要贯彻央行货币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一是用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在今年释放11.3亿元信贷资金的基础上,继续落实好这项政策。二是加大再贷款再贴现的使用力度,在已使用再贷款再贴现22.6亿元的基础上,继续向上级行争取额度,引导撬动金融机构投放更多的小微企业贷款。三是利用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机制,在前9个月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45%、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利率下行,确保年底前存量浮动利率贷款转换和新发放贷款利率应用市场定价均达到100%。四是加大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工具的运用,在9月份我市法人金融机构普惠小微企业延期率54%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年初新增占比82%,均居全省第一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推进力度,让更多企业受惠。三要用好信贷政策,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实现“量增、面扩、价降、提质”。持续推动实施“支持市场主体特别帮扶行动”“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和“861”暖春行动,在名录库入库企业已经达到1.02万个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筛选力度,让更多企业进入信贷支持名录库。督促金融机构落实主办银行制度,实现“应贷尽贷、应延尽延、应降尽降”,逐步扩大信用贷、首贷、展期续贷的比重。基本目标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内部转移定价优惠力度不低于50个基点,法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速高于上年水平,资金主要流向中小微企业。四要发挥“几家抬”合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会同发改、工信等有关部门,构建常态化、多形式、多主题的政银企对接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和比对,让银企信息充分对接,助力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主动配合政府落实好有关推动增加融资的各项政策,在融资担保、利息补贴、风险分担等方面重点发力,帮助解决中小微企业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五要推动尽职免责政策落地。督促金融机构将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综合考核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降低小微金融利润考核权重,增加小微企业客户服务情况考核权重。改进贷款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和流程,如无明显证据证明失职的,均认定为尽职,逐步提高小微信贷从业人员免责比例,激发其展业积极性。六要引导企业练好内功,持续提升发展能力。组织金融机构对企业开展针对性的金融政策和财务培训,“一企一策”引导企业自身提高素质,聚焦主业,规范经营,注重诚信,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主动对接银行的信贷审批标准。

  邵成山:金融工作是国之重器,牵涉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以及社会进步等诸多重要方面。金融工作不但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同时还需要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努力。无论是全市的GDP、财政收入,还是市场主体、规上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1—10月份,全市存款余额达到1478亿元、净增212亿元,贷款余额1037亿元、净增128亿元,有力支持了漯河发展。按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金融工作还有大文章、难文章需要做。市人行作为政策行、领导行,要积极同政府对接、跟银监部门配合,就围绕解决贷款直达实体经济这方面,从制度和机制上建立平台,发挥其信息对称作用,实现良性发展。

  下面,请市人防办主任胡坤锋同志接受询问。

  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司工委主任栗剑琦同志提问。

  栗剑琦:近年来,我市人防工程建设质量和规模不断提升,成效明显。但是,在调查中发现,人防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重审批、轻管理”现象,人防设施后期维护管理不到位问题较为突出。请问市人防办胡坤锋主任:针对这些问题,在下步工作中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监管,以充分发挥人防设施的作用?

  胡坤锋:人防工程是战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战备设施,人防工程监管工作责任重大,尤其是维护管理不到位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我们工作的难点。由于国家政策法规对人防工程的产权界定不清,从而造成使用管理中的所有权、使用权、维护管理权规定的不够明细,造成管理上的诸多问题。我市人防工程平时维护管理多由物业公司负责,由于缺乏资金,无法满足维护需要,有相当一部分人防工程存在防护、防化、通风等设施老化,不能正常运转等现象。去年,在我们排查的85个人防工程中,就有50多个工程存在问题,虽然有些问题进行了整改,但问题依然突出。我们人防部门平时存在等靠思想,主动创新探索不够,服务意识欠缺,造成人防工程维护管理不到位,群众意见较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加以整改。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调研,计划出台《漯河市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办法》。一是开展调研,坚持问计于民,认真倾听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公司、业主等人员的意见建议。二是借鉴外地先进管理经验,积极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向市人大、市政府报告,争取纳入立法计划,出台我市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办法。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级人防部门的监管责任、开发企业的建设责任、物业公司的管护责任、保护群众的使用权利,保证平时的便民服务、战时的防空功能。二是严格监管,确保设施完善。一是坚持市区联动,重点是落实区级人防部门属地管理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管理到人、责任到人。二是认真做好投诉受理工作,对人防工程建设使用管理中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三是集中整治,提高管理水平。一是结合冬季安全排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活动。二是建立全市人防工程数据库,给每个人防工程上户口、建档案,查清家底和问题底数。四是加强培训,提高维护水平规范维护管理。一是加强对物业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平时维护管理要求,确保会使用、会维修、会保养。二是编制人防工程使用管理手册,规范维护管理。五是加强宣传,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群众了解人防工程,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邵成山:人防工程建设始于上世纪90代末。30余年的建设政府、社会、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如何使这些投资形成固定资产实现货币化,从而进入市场或者作为融资的抵押物,这样会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当然,这个问题有国防法、人防法限定,但按照战时法均可征用这一原则,我市已建人防工程使用面积进入市场应该有“空间”,建议市人防办针对这方面情况调研探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供政府决策。

  下面,请市邮政管理局局长李俊婷同志接受询问。

  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冯广军同志提问。

  冯广军:近年来,我市邮政快递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漯河豫中南快递中心枢纽地位凸显。据了解,市政府常务会议近期研究通过了《漯河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请问市邮政管理局李俊婷局长:你们将采取什么措施抓好实施方案的落实?另外,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快递末端配送网络不完善、行业服务标准不高、寄递渠道安全隐患等问题,邮政管理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如何履行好监管责任,进一步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李俊婷:2017年我市正式启动了“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三年来,我市快递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我市快递业务量从2017年的3399万件,增长到2019年的8920万件,年均增长率高达62%,快递进出比达1:1.6,截至今年10月,我市快递业务首次突破1亿件。越来越多的“漯河制造”通过快递网络走向全国。2019年末,国家邮政局下文批复,我市申请创建取得成功。今年9月25日,在浙江义乌召开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上,我市获得荣誉牌匾,成为河南省唯一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11月1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漯河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快递业发展思路和目标,确定了八项重点工作任务,下步我们将围绕“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在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协调成员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县区力量同力推进“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内涵品质提升,促进快递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步:(一)关于行业服务能力问题。我们将持续完善提升末端网络建设,提升快递服务能力。在城区方面,着力推进“快递三进”工程,重点做好“快递入区”工作,加快推进社区快递综合服务站、智能投递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引导菜鸟驿站、快宝驿站等第三方快递网络平台提供快递末端服务;在农村地区,加快推进“快递下乡入村”工程,在乡镇快递网点全覆盖的基础上,支持快递企业采用多种形式建设村级末端网点,打造“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通道,使农村群众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便捷的快递服务,共享行业发展成果。同时,积极争取政府发展引导资金,引导企业提升末端建设积极性。(二)关于服务质量问题。在提升行业服务质量方面,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技能,落实行业服务标准、优化操作流程,畅通投申诉渠道,严格服务质量监督检查。一是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技能。系统开展教育培训,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等,全面提升职业技能服务水平。二是强化行业服务标准落实。督促企业全面落实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和快递服务标准,从业人员严格落实电话预约收寄投递、派件提醒等服务规范,提升群众服务体验。三是优化作业流程。引导企业优化操作流程,细化作业方式,对生鲜、易碎等特殊物品,采用适当的包装形式、运输模式、分拣方式、提升物品完好率、降低破损率。四是畅通举报申诉渠道。做好12305申诉热线、市长热线、政府信箱、局长信箱等途径的申投诉处理,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五是严格快递服务质量监管。持续开展快递服务质量监督检查,依法严厉打击暴力分拣等严重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业。(三)在行业安全管理方面。一是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完善制度,促进自我检查、自我整改,进一步提升企业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能力。二是全面落实寄递渠道三项基本制度落实。落实收寄验视制度,对收寄的物品要开拆验视,把禁止寄递物品排除在寄递之外,推行实名收寄制度,寄递快件要出示身份证,保证物品出现问题可追溯,落实过机安检制度,以法人为单位对收寄的每一件物品都要过机安检。三是坚持严格执法,推动寄递渠道三项基本制度落实,加强联合执法,深化与公安国安等部门执法协作,依法严厉打击寄递渠道违法犯罪活动。

  邵成山:目前快递业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知名度高、规模比较大的快递企业入住漯河的有16家,投资最大的8亿元,对丰富我市“豫中南区域流通中心”内涵,增强辐射力、影响力,拉动相关产业以及就业等贡献很大,因这些企业大都受到结算方式限制,税收没有留在当地,时间长了会影响地方的工作积极性。作为行业主管部门,邮政管理局可将其作为一个课题,与市直相关部门、企业所在地政府共同研究,提出逐步解决办法。

  下面,请市人社局局长郭树恒同志接受询问。

  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吕飞同志提问。

  吕 飞:近年来,市人社局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全市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在调查中发现,仍存在一些群体就业还不够充分、部分企业存在用工不稳定等问题,特别是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这些问题更加凸显,造成部分企业在经营中遇到一些困难。请问市人社局郭树恒局长:针对这些问题,将采取哪些措施做好就业稳岗工作,促进市场主体增强活力,确保“六稳”“六保”任务落到实处?

  郭树恒:就业是民生之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人社局高度重视,闻令而动,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稳就业各项政策措施, 牵头成立了稳就业工作专班,出台了稳就业促发展10条措施和农民工转移就业8条措施,帮助农民工转移就业56万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稳中有忧。当前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重点群体就业任务十分艰巨,稳就业、保就业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要求,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一是持续提升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就业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强化稳就业各项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市场主体增强活力,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二是紧盯目标稳就业。今年就业工作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转移就业,达到“应就业尽就业”;有培训意愿且符合受训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应培训尽培训”,就业率、培训率达到100%。我们将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返乡人员等重点群体充分就业。目前,这项目标任务进展良好,但不能掉以轻心,年底省政府将对稳就业指标进行考核,我们要高度重视,把好的势头始终保持好,不能麻痹大意。三是纾困惠企稳就业。稳就业的关键是稳企业,企业稳则就业稳。疫情发生以来,全市人社部门不折不扣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目前,我市已为3715家企业减免社会保险费6.39亿元,为456家企业累计发放稳岗补贴9660万元,纾解了企业困难,保障了企业复工复产。我们将继续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深入实施“护航行动”。具体说,就是要落实免、减、缓、返政策。“免”,就是对中小微企业和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应缴纳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进行免征。“减”,就是对大型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应缴纳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进行减半征收。“缓”,就是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可申请缓缴应缴纳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以及工伤保险的单位缴费部分。“返”,就是利用失业保险基金对不裁员或少裁员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和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中的企业发放应急稳岗补贴。通过“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实现资金返还再提速,网上经办再加力,主动服务再升级,早一点让企业拿到稳岗补贴,早一点感受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支持,早一点渡过难关。四是优化服务稳就业。人社部门作为政府服务企业的重要职能部门,坚持以市场为主,行政为辅的方式,把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和推动农民工转移就业两篇文章一起做,持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为全市稳就业工作提供了高效优质服务。主要措施是实行“五个一批”,即市场配置一批。发挥市场配置就业主渠道作用,搜集重点企业用工空缺信息,及时向社会发布。组织转移一批。搜集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用工信息,组织我市农民工集中外出务工。就近就地安置一批。利用本地产业集聚区、扶贫基地等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动员本地物业公司、家政服务企业、餐饮住宿行业等服务业组织,吸纳市内劳动力就业。支持创业带动一批。积极引导返乡下乡创业,各级人社部门积极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项目扶持等服务。加大贷款支持力度,将个人贷款最高额度提高至20万元、企业贷款最高额度提高至300万元。公益岗位兜底一批。充分发挥公益岗位兜底作用,对年龄大、身体弱等外出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公益性岗位兜底帮扶。

  邵成山:机构改革后,人才工作的主体不是人社局了,但是漯河要发展人才工作十分重要。这方面工作人社局有好的基础、现成的经验。下一步建议就如何培育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作用方面进行一次调研,从政策层面、制度层面、机制层面以及人才如何发挥作用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下面,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静同志接受询问。

  请市人大代表张仙美同志提问。

  张仙美: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作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牵头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方案和政策措施,做了大量工作,我市乡村振兴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但在调查中了解到,在规划和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牵头协调作用发挥不够、整合部门资源力度不大、政策措施落地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请问市农业农村局罗静局长:针对这些问题,市农业农村局下一步如何有效解决,持续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罗 静: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实施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乡村振兴是写入党章的国家战略,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漯河作为有217万农业人口的农业市,农村美,漯河才能美;农业强,漯河才能强;农民富,漯河才能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连续4年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地市”称号,在2019年度乡村振兴年度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一,市农业农村局也首次获得农业农村部通报表彰。

  这些阶段性成效,给我们持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树立了信心,同时,我们必须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代表提出的问题:一要提升站位,坚定不移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把市县四大班子牵头的乡村振兴五大专班机制推进好,落实好,出成效;把中央要求的“四个优先”,即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纳入目标落到实处;把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会上提出的“1+10”政策要求落到实处。二要牵头抓总,统筹各方力量投入乡村振兴发展。把市直42个成员单位和县乡村各级所承担的乡村振兴任务,用市委一号文件明确分解到位,通过双周报制、月督查、季讲评、半年实绩考核等措施,逐条逐项落实。做好乡村振兴大宣传、大激励,奖优罚劣,树好工作导向。解决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做好借力的文章,借国家之力、政策之力、科技之力、社会之力,特别要抓住中央明确提出的“将50%的土地出让金用于乡村振兴”的重大机遇,加大力度储备乡村振兴项目库,通过招商引资、向上级争取政策性资金、财政专债资金、社会资本、金融保险注入等措施,实现多元投入格局。解决乡村振兴靠谁来干,加大力度推动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强化能人带动效应。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三农人才政策,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形成多管齐下、多方齐动的大建设格局。三要突出重点,全力抓好乡村振兴大事要事。一是抓好乡村振兴规划引领。重点落实“十百千万”产业振兴工程,发展10个经济产业带,培育100个特色产业村,提升1000个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带动10000个农户增收万元。做好村庄规划,我市的村庄按照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文化保护类、拆迁合并类,分类规划、分类建设、分类发展。二是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十四五”期间,在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68万亩的基础上,再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92万亩,并且创新做好农田网格化管护。三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圆满完成,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是打好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城乡保洁一体化、建成20个美丽小镇、200个四美乡村、15万户五美庭院、改厕31.3万户、坑塘治理4000个的基础上,持续向全域美丽方向提升,重点做好农村垃圾分类、污水治理,把农村人居环境转换成美丽经济,连点成线,打造幸福乡村生态游,通过卖体验、卖过程、卖文化、卖生态,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五是统筹推进农业“三链同构”。重点做好优质小麦、小辣椒、食用菌等八大优质农产品基地的提升增效。“十四五”期间培育各类农业产业联合体30个以上,为中国食品名城食品产业打造好供应链。推动农产品向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做好农产品的可追溯,打响农特产品品牌。在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的基础上,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六是扭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培育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5个以上10亿级产业集群。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大做强农字号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抓好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强化“消薄清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走在全省前列。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大农村电商促增收力度,“十四五”期间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到67%。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抓好县域经济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示范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七是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发挥好26个区域站大田数字信息化服务农田作用,做好1086个益农信息社信息化服务工作。“十四五”期间力争创建1个省级数字农业试点县和1个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打造5个以上数字乡村示范乡镇。八是用好农村改革这个法宝。在完成清查账面资产55.02亿元、核实资产101.43亿元的基础上,做深做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宅基地改革,为农民群众释放更多改革红利。九是抓好乡风文明乡村治理。打造有乡愁、正能量的新农村,推进“三治融合”,一手抓树典型,弘扬正气、传承优良家风家训;一手抓纠正陈规陋习,建设文明和谐新乡村。四要奋勇争先,推动乡村振兴出彩添彩。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新要求,我们将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第一产业增加值发展、在漯河争创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市推动示范市、打造“三链同构”示范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等重要领域继续领跑全省,在全国打造出一批漯河“三农”工作品牌。农民群众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三农”战线愿意把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我们不怕困难、不怕辛苦、不怕挑战,扑下身子,脚踏实地,把农民群众的急需一件一件落到实处。

  邵成山:“三农”一直困扰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中国才会真正强大。去年全国“两会”总书记到河南代表团着重对“三农”问题做了全面的阐述,从扛稳粮食主体责任、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农业农村局应该站在全市的高度,来谋划好、统筹好、协调好这项工作,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整合各种力量,加强工作指导、抓好典型引路。只有各部门上下左右同力了,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就会更好地直达农村,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