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体育

图片

关于2020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视察报告

时间:2021-10-13来源:

关于2020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

完成情况的视察报告

——2021年4月25日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为全面了解2020年我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在副主任赵坤炎带领下,于4月初实地察看了马沟污水处理厂、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工地、源汇区空冢郭镇马店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澧河饮用水新水源地、牡丹江路下穿京广铁路工地等。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工作情况汇报。总体看,2020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0年全市环境状况

  (一)大气环境状况。与2019年相比,2020年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优于省定年度目标2微克,优于“十三五”规划目标3微克;PM10平均浓度为82微克/立方米,优于省定年度目标9微克,优于“十三五”规划目标13微克。优良天数累计为253天,同比增加69天,增幅在全国排名第2。

  (二)水环境状况。全市7条国省控河流水质综合达标率96.4%、考核目标达标率100%,全省排名第1,沙河、颍河、黑河、汾河、清潩河等5条国控河流达到国家水质考核目标,三里河、唐江河等2条省控河流达到省定水质考核目标,澧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Ⅲ类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三)土壤环境状况。2018年至2020年漯河市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成效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2020年,我市获得河南省生态环境厅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十三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先进单位。

  (四)声环境状况。2020年,全市城市建成区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3.5分贝,质量级别为较好;城市功能区噪声测点达标率为92.2%,高于全省19.7个百分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0.3分贝,声环境质量级别为好;路段达标率为98.8%,全省排名第1名。

  (五)生态环境状况。市政府围绕“中原生态水城”建设,先后开工建设了幸福渠(市区段、淞江路段)、示范区东湖、西湖和龙潭湖公园等,龙江生态城区域牡丹湖和幸福渠连通工程正在实施,建成了2000亩青龙河湿地公园,全年完成生态造林4.4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86平方米。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很好,但受产业结构、地理位置、气象条件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市环保状况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还需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仍以行政手段为主,市场手段在生态环境管理与治理中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弱。生态环保责任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还需持续加强,工作合力还需进一步提升,齐抓共管格局还需继续深化。噪声、油烟扰民整治成效不明显,城乡社会综合执法管理体系需进一步改革完善。两个县的污染源头防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境信息化建设、管理、数据共享等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仍面临较大挑战。“十四五”期间,空气质量考核指标重新调整,在污染物排放指标方面,将原来的二氧化硫和NOx换成了VOCs和NOx,这意味着大气污染防治进入颗粒物和臭氧复合型污染防治新阶段,臭氧污染问题成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而我们对臭氧污染形成机理研究不深不透,臭氧污染治理效果还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全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基础薄弱,且涉及范围广、投入大、见效慢,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技术支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较为薄弱。水环境方面,部分河道内淤塞严重,影响排水畅通。河道水系还不完善,水资源利用率偏低,我市过境水流量很大,但是留存水量少,不利于水资源开发利用。非常规水利用率偏低,中水利用率不到20%,缺乏中水利用工程。

  (三)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我市能源结构偏重“煤”、运输结构偏重“公路”问题尚未得到较好的解决。华电、盛弘、天阳等供电供暖公司虽然实现了超超低排放改造,但污染物排放量依然很大。我市在规划工业园区时,对城市的地理环境、常年风向、风力大小等问题没有统筹考虑,导致城区周边全是产业聚集区,产生了新的“工业围城”现象。我市作为豫中南物流业集散地,大量过境车辆尤其是柴油货车的通过,对我市空气影响很大,特别是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时,车辆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严重污染市区空气质量。

  (四)农村治理亟须强化。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部分村庄尤其市区临近村庄村边、坑塘存在乱堆垃圾、乱排污水粪便等现象,导致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受到影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还不是很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还不够稳固,特别是农村黑臭水体,存量大,历史欠账多,资金缺口大,治理工作刚起步,仍然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尤其是乡村振兴的短板。

  三、下步工作建议

  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持续加强污染防治,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一)高质量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围绕“四城同建”城市发展定位,科学确定“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指标,高质量、高效率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根据我市实际,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列入中央、省“盘子”。

  (二)紧盯目标任务,保持攻坚力度。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要保持攻坚力度,从源头上减少排放,在过程中强化治理,在末端上加强监控,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城乡环境。要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护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突出重点难点,狠抓工作落实。针对环保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既要立足当前抓管控,又要着眼长远抓治本。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统筹市区地理气候条件,合理规划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有序改善“工业围城”局面。推进县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疏堵结合推进秸秆禁烧,强化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减轻污染天气影响。水污染防治方面,扎实推进河长制,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着力提升河流断面达标率、中水利用率、污水收集率、饮用水安全率,持续推进澧河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快千吨万人水源地建设,巩固水污染防治成效。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治理,严格管控涉重金属企业污染,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目前,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已经进驻河南,这一批督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首批督察,要全力做好迎接中央环保督察相关工作,对中央督察发现的问题要照单全收、主动认领,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改到底、改到位。

  (四)长期坚持不懈,持续精准发力。生态环境保护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相关部门要对标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一以贯之坚定生态自觉、久久为功抓好生态保护,持之以恒推进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擦亮美丽漯河生态底色。要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制度体系,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市各项环保工作制度,通过发挥好制度约束和激励效应,促进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等各项决策都能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组织实施。要不断提升环保意识,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群众生态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