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体育

图片

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1-10-14来源:

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情况的报告

——2021年6月24日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人选 张合良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漯河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文旅强省新定位,聚焦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全市文旅体事业深度融合和产业全面振兴,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跃居全省第一方阵,我市成为世界徒步示范城市、中国铁人运动健康城市、河南省汽车场地越野赛赛事中心,文旅体融合发展获得国家体育局、省文旅厅高度赞扬。

  一、认真研究谋划,明确方向路径

  始终将融合发展作为推动我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认真谋划,强力推进。

  (一)坚持高位推动,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宣传部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文广旅局统筹协调、相关成员单位协同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相关工作,市委七届十二次、十三次全会及市文旅大会相继对文旅体融合作出具体部署。

  (二)突出顶层设计,构建“1+1+N”政策体系

  坚持把文旅体融合发展作为长期战略任务,注重规划先行,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建立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1+1+N”政策体系。第一个“1”是指出台了《中共漯河市委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一带六区”发展格局。第二个“1”是指印发了《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N”是指建立了文旅体融合发展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和奖惩考核体系,市文化旅游体育融合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均根据出台的两个实施意见,分别制定了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力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坚持多措并举,夯实工作根基

  牢固树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的发展理念,提升站位,践行使命,从根子上打牢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基础,推动文旅体深融合、真融合。

  (一)建强基础支撑。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带动,注重旅游优势资源开发和全域旅游打造,不断提升城市魅力。一是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投资150亿元,深入实施沙澧河景区大二期、漯湾古镇、盐都古城、舞阳贾湖田园综合体、雪霁花海文体小镇、许慎文化园续建等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为抓手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二是加强智慧旅游和A级景区建设。借助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在手机支付宝开通“智游漯河”,为游客提供便捷畅通服务。截止目前,全市13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已全部上线,神州鸟园景区建成了4钻级智慧景区,南街村景区、小商桥景区、许慎文化园和市博物馆相继开展了3钻级智慧旅游景区打造和智慧博物馆建设,我市景区建设步入数字化发展新时代。三是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将文旅体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投资2.8亿元建成市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馆;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74个,县级图书馆总分馆46个、文化馆总分馆53个;建设体育场地8043块,市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县(区)全民健身广场10个,乡镇全民健身广场50个,初步形成了以市级阵地为龙头,县区阵地为骨干,乡镇阵地为支撑,村(社区)阵地为基础的四级服务体系。

  (二)深挖文化内涵。坚持高端化、品质化、个性化方向,着力发掘漯河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唯一性、独特性的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知名品牌。一是打造汉字文化名城。注重传承和发扬传统历史文化的厚重魅力,依托许慎文化园,利用春节、五一、清明节等开展“字游字在”过福年、清明祭先贤、百姓祈福拜字圣、少儿开笔礼、穿汉服免费游园等系列活动。同时,与80余家入盟高校进行教学实践、学习研究等多种合作,将少儿开笔礼、公益国学堂、研学旅行等活动纳入弘扬汉字文化重点建设任务,定期组织传统文化及《说文解字》进校园。在“学习强国”中华文字频道开设《许慎与说文解字》专栏,发布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大讲堂讲座视频36期、《字圣千秋》《字解诗经》《字解百家姓》等系列视频44集,播放阅读量达150多万人次,有效提升了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影响力。二是大力开展非遗点亮幸福漯河活动。始终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工作重心,实施抢救保护工程,建立非遗档案和数据库。目前,我市入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项、省级22项、市级79项、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80个,成立非遗保护中心5个,省级展示馆3家、市级展示馆9家。相继公布了五批市级代表性项目,多次举办了漯河市民间艺术大赛、传统手工技艺大赛,深入开展了非遗展播、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真正实现了让非遗“活起来”与“火起来”。三是不断提升艺术创作水平。按照“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路,结合群众文化需求,创排了《斩岳云》《郾城大捷》等一批沙河调传统剧目。其中,《郾城大捷》荣获第九届黄河戏剧节“最佳剧目奖”、第十五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大奖,并将代表我省参加中国戏剧节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百场”河南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三)整合优势资源。从文化创意、旅游资源和体育赛事中寻找连接点,实现资源共享,品牌联动。一是整合景区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相继开发了以双汇工业园和贾湖酒文化园为依托的特色工业游,以南街村、贾湖民俗文化村等为依托的特色乡村游,以许慎文化园、小商桥、陈星聚纪念馆等为依托的特色文化游,以沙澧河风景区、开源景区等为依托的城市休闲游等特色旅游线路。二是整合村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截止目前,我市共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20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4个;省级休闲观光园区9个;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旅游村15个;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6个。工作中,我们依托各县区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采取景区带动、公司+农户、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方式,相继开通了漯河市幸福乡村旅游1、2、3号线,打造了以临颍绿汇农业有限公司、郾城沙河湾农庄、龙城桃园等为代表的乡村休闲农庄,带动乡村就业3600多人,年接待乡村旅游游客320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近10亿元。三是整合革命文物资源弘扬红色文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指示批示要求,切实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对舞阳青年救国会旧址、“时雨学社”旧址、赵伊坪故居、苏进故居等进行保护维修。同时,不断完善南街村、中州抗战纪念馆、受降亭、受降碑等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策划推出一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陈列展览,充实红色旅游景点,完善红色旅游线路。四是整合产业资源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一方面,强化资金保障,在保证财政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创新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旅体产业,提升配套项目建设水平,从供需两端发力,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与省体育局签订《共建区域性体育赛事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牵头成立豫中南七市体育联盟,先后举办环沙澧河国际徒步大会、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全国青少年制橄榄球冠军赛、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跆拳道资格赛、武术散打资格赛等,国家体育总局、河南省体育局及参赛省份体育局莅临漯河观摩比赛,央视体育、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等各级媒体参与宣传报道,拉动消费1.2亿元,有力服务了我市社会经济建设。

  三、突出工作重点,力求新的突破

  站位新时代,面对新挑战,坚持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之路,全面提升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层次、质量和综合效益。

  (一)科学谋划,优化文旅体融合发展战略布局

  一是完善工作布局。聚焦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发展要求,加大文旅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沟通力度,健全议事协调机制和考核考评体系,构建文旅体融合发展良性生态环境。二是谋划重大项目。加大招商选商力度,不断完善文旅体项目招商资源库,加快推动沙河国家湿地公园、贾湖田园综合体、贾湖遗址国家考古公园、漯湾古镇、盐都古城、雪霁花海文体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建立规划体系。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文物“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编制《漯河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形成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规划体系。

  (二)转型升级,壮大文旅体融合发展市场主体

  一是发展旅游购物业。依托老字号品牌,将贾湖文化、汉字文化、小商桥文化、三国文化、盐文化等融入日常消费品设计,建设一批旅游商品研发中心、生产、销售基地,在市区、县城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休闲购物街区和旅游商品集散市场,在车站、旅游服务中心、重点旅游景区等地设置特色旅游商品购物区。二是构建新型旅游住宿业。注重结构优化、品牌打造和服务提升,引进知名品牌连锁酒店,加强度假酒店建设,加快传统酒店提升改造,大力发展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民宿及主题酒店,推进住宿企业连锁化、网络化、集团化发展。三是丰富完善旅游娱乐业。推广“景区+游乐”“景区+剧场”“景区+演艺”等景区娱乐模式,鼓励开源景区、许慎文化园、南街村景区等旅游景区开发有本地特色的表演项目,丰富旅游娱乐业内容。

  (三)创新思维,延伸文旅体融合发展产业体系

  一是实施旅游+工业。鼓励双汇集团、平平食品、三剑客奶业、贾湖酒业等工业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旅游,吸引旅游用品、户外休闲用品、特色旅游商品制造业、体育器材生产企业等落户漯河,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二是实施旅游+农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开展农耕、采摘、饲养等农事活动,发展田园艺术景观等创意农业,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农业附加值。三是实施旅游+文化。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四是实施旅游+医养。促进旅游与健康医疗养生融合发展,鼓励利用优势医疗资源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健康旅游,引导社会资本发展非营利性乡村养老机构,开发多样化老年旅游产品。五是实施旅游+体育。推出一批赛事旅游精品线路,加快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沙澧河滨水乐道等项目建设,办好品牌赛事,发展赛事经济,拉动经济增长。六是实施旅游+金融。加大金融机构对文旅体信贷产品支持力度,开发文化艺术品金融融资,探索新的投融资渠道。优化商贸布局,加快推进中心商圈、城市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建设。

  近年来,我市文旅体融合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文旅体资源挖掘、开发不够,产业占比不高,专业化、市场化运营能力不足等等。下一步,我们将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积极担当作为,坚持不懈奋斗,加快推进全市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