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体育

图片

关于对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信访局工作评议调查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2-04-24来源:

关于对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信访局

工作评议调查情况的报告

——2021年10月28日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第二评议询问调查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信访局工作评议调查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评议询问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第二评议询问调查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坤炎的带领下,通过征求意见、听取汇报、组织座谈、实地调查、督导检查等形式,对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信访局近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交办整改,并加强监督指导,确保了评议询问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三个部门对评议询问工作都高度重视、认识到位、工作主动,深入自查自纠,全力配合支持,对反馈的问题,诚恳接受,认真抓好整改,有力推动了部门作风转变、行政效能提升。

  一、市交通运输局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结合我市交通运输工作发展实际,按照建设交通强市的总要求,奋力推进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创新性地推动项目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豫中南交通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一)工作开展情况

  1. 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先后谋划实施了许信高速(漯河段)、周平高速(漯河境)和京港澳高速龙江路出入口改造项目;扎实推进绕城快速通道建设,龙江路上跨京广铁路立交、下穿京港澳高速、白云山路(107国道)沙河桥等项目建成通车;西环(S222开遂线)道路、桥梁工程和樟江路(南环路)东伸工程、北舞渡沙河桥改建工程正在顺利推进;国道107东移工程,前期要件正加快办理;新改建农村公路641公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100%。漯河港开港,沙河航道漯周段实现通航,沙颍河复航工程漯河至平顶山段加快推进。

  2. 道路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客运方面,高速铁路客运站、龙江路公交场站等客运及公交场站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使全市一级客运站达到3个、二级4个,推动了乘客乘车无缝隙换乘。货运方面,至2020年底,全市道路货物运输企业达到451家、车辆1.9万多辆,其中冷链物流优势持续巩固,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已达6家,占全省3/5;快递物流集群优势凸显,圆通、顺丰等一批区域分拨中心项目建成运营,快递业务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前列,成功创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我市“铁、水、公”三位一体开放通道初步形成。

  3.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加强。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门围绕交通强市战略,大力实施外联内通工程。目前,我市井字形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正加快推进,八横六纵干线路网已初具雏形,紧扣“公路+产业”、“公路+旅游”、“公路+资源”发展思路,实现了所有乡镇和产业集聚区等级公路全覆盖,有力支撑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强力推进公交改革,着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2019年顺利实现公交姓公,市区公交线路覆盖率达100%,连续两年通过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验收,获奖补资金2000万元,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农村公路列养率和等级路占比不断提升,新建等级公路170公里,新改建桥梁15座,创建“美丽农村路”120公里,全市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客车、通硬化路,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了人民群众出行方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放管服”改革有待完善。落实简政放权还有薄弱环节。近年来,虽然下放了一批市属权限,但由于县区缺少相应机构和人员,对承接事项不清楚、程序不了解、业务不熟悉,影响了权限下放的实效。驾培市场管理不规范。主管部门存在事前审批把关不严、事后监管不到位的现象;驾校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差,对驾校管理宽松,要求标准低,个别教练员素质不高,影响培训质量。交通行政执法理念需要进一步转变。行政执法过程中,重执法、轻服务,重处罚、轻普法的现象仍然存在。

  2. 农村公路建管养体制还不健全。全市农村公路规模逐年增大,但管养体制机制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管养资金短缺,重建轻养、重建轻运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公路虽然一直在建在改,但是部分公路损坏的速度也在加快,既有当初投资偏少、建设标准不高的因素,也与养护不及时、跟不上有很大关系,老百姓出行仍然不太方便。

  3. 二级机构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下属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职责、岗位等已经明确,但部分中层干部及项目质量监督、水上执法人员至今未配备到位,影响了工作开展。

  (三)意见建议

  1.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万人助万企”活动要求,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转变服务理念,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一要进一步梳理权责清单,压缩办理时限,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指导,切实提高法治意识和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审批服务便民化措施落实到位。二要着力加强对驾培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要求驾培机构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完善各项制度;加大驾培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依法严厉打击驾培行业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保障学员的合法权益。三要教育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提升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2. 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发展机制。全面摸排全市农村公路发展现状,以“四好农村路”和“美丽农村路”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我市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加强对“建、管、养、运”的统筹安排和指导检查,建立政府资金配套和使用监管机制,补齐交通建设短板。

  3. 进一步深入推进机构改革。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往深里走,细化内设科室、站(队)职能,调任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工作实绩突出的人员充实到相应岗位,多渠道引进专业人才,解决工程质量监督、水上执法等岗位空缺问题,推动行政执法工作更好开展。

  二、市应急管理局

  市应急管理局自组建以来,按照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要求,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优化营商环境和“放管服”等工作,推动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高质量,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确保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工作开展情况

  1. 筑牢应急防控体系,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率先在全省开展应急指挥机制建设、军地应急协调联动等工作,推动成立了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11个专项应急救援指挥部,完善了24小时应急值守等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加强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建设,全面启动了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和39个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我市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的典型做法获得省政府安委会充分肯定和积极推介,2019年、2020年连续获得“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市”。

  2. 加强隐患排查整改,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救援能力。注重安全关口前移,强化过程管控,坚持月分析、周调度、日安排,不断增强应急处置救援能力。及时制定下发了《漯河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综合运用企业自查、专家诊查、行业排查、联合执法等方式,聚焦重点行业严管、重点领域严治、重点单位严查、重点时段严控,开展不间断的隐患排查、整改消除。

  3. 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务效能。大力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涉企审批网上办理,全面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四级四同”(省、市、县、乡四级,名称、依据、类别、编码相同)在线办理,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均压缩至法定时限的50%以内。建立行政审批专家库,规范行政审批专家使用和费用管理,2020年以来聘请专家18批72人次,为企业减免费用13万元。完善“一把手”换位体验窗口服务活动机制,积极推行“柔性执法”和“服务型执法”,主动助力企业安全有序生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应急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拓展。组织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宣传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覆盖面小,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普及安全常识力度不够,特别是对今年9月1日施行的新《安全生产法》宣传不到位,全社会防灾、救灾、避险意识不强,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自救互救能力亟待提高。

  2. 应急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作为履行安委会办公室职责的牵头部门,市应急管理局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统筹调度、组织协调、考核指导作用发挥不充分,调动住建、交通、市场监管、公安、教育等成员单位协同作战、联合监管执法方面安排部署不够有力,各成员单位“单兵作战”多,联合行动少,整体合力发挥不够。对消防救援等多项分散在其他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能,没有很好畅通部门之间的应急信息报送渠道,未能建立高效的联动应急反应机制,与大应急体系建设理念仍存在一定差距。

  3. 应急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应急管理专业人员匮乏、能力不足、装备短缺。部分执法人员缺少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存在不熟悉法律法规、不懂监管的现象。二是基层应急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全市各乡镇(街道)的应急管理站所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西城区还没有设置专门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执法机构,在突发事件处置中难以发挥作用。三是应急演练缺乏实战性。应急演练覆盖范围比较窄,演练内容单一,难以适应实战需求。四是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有短板。现有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仍然有限,特别是专业应急救援装备配备不足,大型和特种专业装备缺乏。专业性的应急物资储备库数量不多、收纳空间不够,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

  (三)意见建议

  1. 聚焦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要构建全覆盖应急管理宣传体系,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注重应用新兴媒体对全民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介绍普及应急知识,宣传应急预案,切实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 聚焦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在凝聚合力上下功夫。要切实发挥应急管理局牵头抓总的作用,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责、规范工作流程、理顺协调机制,构建统一领导、权责匹配、权威高效的指挥机构,努力形成上下联动、衔接畅通、应急合力、运行规范的应急管理体系。

  3. 聚焦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在全面优化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充实应急管理力量,加强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注重推进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管理队伍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要强化日常训练和应急演练,有效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和抗险能力,全面提升全市应急救援水平。要加强应急储备管理。科学编制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规模,及时更新补充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保质保量保有效,不断提升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市信访局

  市信访局牢牢把握全市“信访总量稳中下降、信访秩序明显好转、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三大目标,始终把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忠诚履行职责使命,圆满完成了重要敏感时间节点的信访保障任务,为维护全市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贡献了信访战线的力量。

  (一)工作开展情况

  1. 信访案件办理成效明显。全市信访部门及时受理率100%,责任单位及时受理率99.95%,信访案件按期办结率100%,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中央共交办我市重复信访积案625件,经省信访局认定,已化解576件,化解率92.16%,提前超额完成全年重复信访事项化解任务。手机信访业务获得全省第一,综合指标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第一,并在今年8月26日召开的全省网上信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2. 信访稳控工作扎实有力。在建党100周年大庆、全国、全省“两会”等重点敏感时期,积极完善重大活动常态化服务保障机制,对重点人员和群体落实领导包案、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制定完善工作预案,明确稳控化解责任,确保了北京和郑州没有发生来自漯河的干扰,先后2次受到省驻京信访工作组通报表扬。

  3. 问题楼盘化解有序推进。省交办我市19件问题楼盘案件中,已经化解的共18件,化解率94.7%,全省排序第二;市交办151个问题楼盘案件,完全化解89个;已办理不动产证和具备办证条件的群众达3.6万户,挽回经济损失6亿多元。在全省问题楼盘化解攻坚工作视频推进会上,我市作了典型发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信访政策宣讲存在薄弱环节。宣传的内容和形式还不够丰富,有一部分群众存在“法不责众”、政府“管”法院的错误观念,公众对信访工作还存在模糊认识,对诉访分离政策知晓度不够,网上信访使用率不高。

  2. 信访问题解决还需加大力度。还存在信访诉求解决不到位、依法处置不到位,已上报化解的信访案件仍存在“回流”的问题;信访工作与大数据等新技术结合不够紧密,信息收集研判不够及时,服务决策作用不够明显。

  3. 为民服务能力、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在接待来访群众过程中,仍有一些案件一转了之,后续跟踪问效不够,初信、初访办结率不够高。部分接访人员群众观念树的不牢,个别工作人员态度简单粗暴,没有将“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好做实。处置个别上访群众缠访闹访不力。

  (三)意见建议

  1. 加强政策宣讲,树立正确导向。要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引导群众按照正常渠道反映诉求,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纷争,抛弃信“访”不信“法”的错误思维。要认真落实信访举报工作“分级管理,归口办理”的原则,促进信访工作有序、规范、高效运转,努力控制集体访、越级访和重复访。

  2. 聚焦主责主业,推动提质增效。要坚持分类施策,对重复信访、历史积案等信访事项要区分属地和属事范围,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要强化信访应急处置,明确处置力量和内容,优化处置方法和流程,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同高效的信访工作大格局,努力维护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大局。

  3. 强化宗旨观念,厚植为民情怀。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信访工作者,树牢为民意识,厚植为民情怀,切实扛稳抓牢“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积极学习推广“枫桥经验”,不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