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体育

图片

关于我市防汛应急能力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时间:2022-06-22来源:

  关于我市防汛应急能力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2022年6月21日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七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6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视察组,在李思杰主任、陈平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市防汛应急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采取实地察看、现场询问、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先后察看了交通路沙河桥在建项目、漳江路排水管网工程、马湾拦河闸、舞阳县侯集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沟渠清淤整治项目等,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我市防汛应急能力建设情况的汇报以及市应急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等部门的专项工作汇报。通过视察,对我市防汛应急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比较客观全面的了解。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树牢红线意识,健全责任体系,夯实安全基础,强化措施落实,防汛应急能力不断提升,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健全防汛应急管理体系。构建高效防汛应急指挥体系。市防汛指挥部调整充实成员单位,组建河道防汛、城市内涝防汛、农田排涝和农村防汛等12个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制度,建立联动机制,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防汛应急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数字化防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全市防汛应急指挥和快速响应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市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平台一期项目建设已完成,二期项目建设正在开展。不断优化防汛应急预案体系。先后4次对市级防汛应急预案进行重塑性修订,并对县区、应急、水利、城管、农业农村等部门的防汛预案进行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全市防汛预案体系逐步完善。扎实开展防汛应急演练。组织各县区、各部门、大型企业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多场景、实战化、常态化防汛演练,以实战检验完善防汛预案、以实战磨炼提升军地协同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加强防汛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项目有序实施,工程实施以来,累计投资13.5亿元,完成管网改造336公里,实施雨污分流面积占中心城区覆盖面积的73%,有效解决了城市部分区域的汛期积水问题。争取省下达我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3类67个,总投资1.27亿元,其中水利水毁修复项目45个、防汛能力提升项目21个、水利发展资金项目1个。全面加强沙澧河险工险段治理,筹措资金6625万元,治理沙澧河险工险段41处,重启澧河舞阳县左庄至田陈段治理工程。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行动,共清淤疏浚农田沟渠1832千米,新建桥169座、维修桥343座,新铺设涵管731处、维修涵管422处,提升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提升防汛抢险救援能力。严格落实24小时防汛应急值班值守制度,时刻保持应急备战状态。加强防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已建立骨干防汛应急救援队伍51支2744人,其中消防救援队伍14支262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24支796人,社会救援队伍6支576人,民兵应急力量6支910人,武警应急队伍1支200人。加强防汛应急物资储备。投资近千万元购置X波段天气雷达一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一台、高精度RTK一台,以及水域救援器材、远程供水系统等一批防汛抢险救援物资装备。提前预置储备了价值2823万元的防汛物资和设备,在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准备了编织袋、铅丝网笼、砂石料等抢险物料。

  (四)排查各类防汛安全隐患。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及时印发漯河市整改工作方案,梳理出12项整改任务,逐项制定整改措施,从严从实从细推进问题整改落实。按照“早安排、早检查、早发现、早整改”的原则,紧盯防汛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不间断排查安全风险隐患,对排查出的430余处风险隐患实施“问题、任务、责任”清单管理,对425家地下空间和地下开关站(配电站)开展专项整治,对暂时难以消除的风险隐患实行“一对一、点对点”重点防控,有效防范化解了各类防汛安全风险隐患。

  三、主要问题

  从视察情况看,全市防汛应急能力建设工作整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防汛应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部分领导干部防大汛抢大险意识不强、能力不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底线思维不足,存在侥幸麻痹心理。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后,防汛应急指挥调度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高效联动的意识不够强;综合研判分析、联合调度、果敢处置的精准度、及时度、科学度不够高;有的县区和部门防汛应急预案内容不够详细具体,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与市预案结合不够紧密,且没有建立预案编制的评估、审查、修订机制,预案编制质量有待提高。

  (二)防汛排涝基础设施仍需加强。受疫情影响,部分城区防汛排涝项目建设滞后,未能按原计划的时间节点推进。老城区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雨污管网没有实现大循环贯通。部分农田沟渠管理维护不到位,存在不同程度的断点堵点,防汛排涝作用发挥受限。一些防汛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河道防洪标准偏低,险工险段较多,仅沙澧河就有重点险工险段103处。防汛监测预警预报系统有待完善。如,可用于防汛监测的蓝天卫士监测系统还需增设423个监控点才能实现全覆盖;用于河道水情监测的水文监测站点较少,全市仅有沙河、澧河设有监测站点3处,其余颍河、清潩河、吴公渠等防洪河道均未设置水文监测站点,增加了科学调度的难度。

  (三)防汛应急综合保障能力不足。全市应急物资储备库数量少,容积小,防汛应急物资储存分散,管理不规范。市防汛物资储备库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简易仓库改造而成,面积600平方米(参考省级标准我市防汛仓库面积标准应为3000平方米),且为砖木结构,老化失修严重,无论防火等级还是仓库面积都无法达到国家要求的防汛仓库标准。防汛应急装备种类不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我市现有储备救灾的帐篷、棉被、折叠床、军用棉大衣、军用棉衣数量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储备的防汛物资主要是编织袋、铅丝网笼等传统常规物资。抢险装备落后,缺乏技术先进、价值较高的抢险装备。如排水机器人、水陆两栖车、水上救生遥控机器人等在我市还是空白。防汛应急物资储备调拨机制不健全。存在分口管理、分散调拨、分散配送的现象,应急部门缺乏可以直接调拨使用的物资集中储备仓库。

  (四)防汛应急队伍建设还需加强。目前,我市综合应急救援主要依靠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较少,特别是县乡基层防汛抢险队伍建设薄弱。各类应急救援资源分属分散于各部门各行业,应急联动不够高效灵敏,防汛抢险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特别是高水平的专业防汛应急队伍还比较缺乏。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普遍缺乏防汛专业技术人员,水上应急救援队伍专业性不强,处置复杂情况能力不足。如,市公安局防汛应急救灾突击队队员大部分来自于不同警种部门,平时培训少、训练少、磨合少,防汛救灾专业能力有待加强。 

  四、意见建议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指出,“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充分认识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防汛救灾各项部署,细化实化各项措施,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落到实处。

  (一)进一步加强防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建立完善“精准预报、科学研判、依法调度、协同联动”防汛应急指挥体系。进一步加强防汛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防汛应急管理智慧化水平。持续完善各类防汛应急预案,提升防汛组织指挥的科学化水平。合理规划设置河道水文监测点,提升基层防汛预报预警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防汛基础能力建设。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市域河道重点险工险段的排查和防范,加快推进水毁工程及涉水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滞洪区拦洪、削峰、分洪方案,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城区应急防汛排涝和现场处置能力。高标准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积极实施疏浚工程,确保农田、村庄沟相通、渠相连,排水无障碍。

  (三)进一步加强防汛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物资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重要指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建立健全防汛救灾物资、抢险救援装备常态化储备和应急储备机制。优化物资储备结构,采取政府实物储备、商业协议储备、社会资源运用、常规应急兼顾等多种储备方式,不断提升防汛应急物资储备效能。

  (四)进一步加强防汛队伍建设。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开展多批次、多层次的防汛实战化演练。统筹组织协调、指挥调度应急救援专业力量、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民间志愿者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防汛救灾、防汛救援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