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体育

图片

关于我市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时间:2022-10-20来源:

  关于我市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2022年10月18日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市人大常委会:

  为进一步稳定和促进我市就业工作,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近期,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视察组,先后到漯河技师学院、新号湾跨境电商产业园、漯河(西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舞阳县辛安镇劳动保障所、贾湖酒业集团、漯河医专新校区等实地察看,听取了市政府及发改、财政、教育、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对全市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就业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统筹推进就业工作,全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止9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13万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93.2%;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万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60%;“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一)助力企业稳定就业。制定出台《进一步纾困解难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若干措施》《切实减轻企业社会保险费用负担的通知》等文件,全面落实助企纾困各项优惠政策,切实稳定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已争取就业补助资金8300万元,为8438家参保单位减征失业保险费3121万元,为2331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3160万元 。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及时协调落实运输、招工等需求,全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较好稳住了就业局势基本盘。

  (二)抓好重点群体帮扶就业。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发布大学生见习岗位千余个,开发困难大学生公益性岗位187个,发放困难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451.8万元。开展稳岗留工、春风送岗等活动,动员更多在外人士回漯发展,市内累计转移就业55.4万人。会同有关部门先后举办“就业暖心活动”、“退役军人专场”、“金秋招聘月”等特色招聘30余场,为各类重点群体就业搭建服务平台。

  (三)推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创业培训,至目前累计开展创业培训5368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34.2%。严格落实省政府个人贷款全额贴息政策,拓宽扶持对象,增设担保模式,提高贷款额度,精简流程,压缩时限,实现全省首个一张身份证申请个人贷款。至目前,全市新增发放创业贷款5.5亿元,带动就业7210人。高标准举办“豫创天下”创业创新大赛,评出获奖项目20个,发放奖金35.5万元。持续开展“创业之星”、“优秀创业项目”、“创业基地园区”评选活动。目前全市已认定市级以上创业基地、园区、扶贫基地79家,带动6.5万人就业。

  (四)提升公共服务保障就业。举办“万人助万企直播带岗”“新春网络招聘月”“复工复产直播引才”等招聘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广泛推送岗位信息。至目前,已累计发布就业岗位9.5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8万个。依托市县乡村四级就业服务网络,统筹办好“10+N”公共就业服务系列专项活动。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止9月底,全市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1.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0.05万人,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3.57万人,分别完成省定年度目标的164%、201%和198%,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在全省“稳就业暨技能河南”建设推进会议上,我市作了典型发言。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我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但受疫情常态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双重因素影响,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稳就业保就业面临较大压力。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较大。据统计,我市高校2022届毕业生加上漯河籍毕业生回漯约2.1万人,再加上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二是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能力降低。受疫情影响,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接触性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和稳定岗位能力不足。另外,疫情对整体创业氛围和创业者信心影响较大,创业创新活力明显降低。三是农民工外出就业不稳定性增加。部分传统行业加大了技改投入,调结构促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企业用工人数呈下降趋势。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是存在“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现象。一方面,一些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有岗无人”;另一方面,一些普通的非专业技术性岗位“有人无岗”。二是技能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一些专业设置、培训内容与市场衔接不够紧密,且培训时间较短,不能满足劳动者创业就业需求。三是部分劳动者择业观念单一。特别是新生代劳动力对就业岗位、薪酬期望值较高,存在非自己理想岗位,宁可待业也不愿就业的现象。

  (三)公共就业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升。一是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劳动力就业情况底数掌握不够清楚全面,对各类待岗就业人员基础信息及相关变动情况了解不够及时,没有做到因人分类施策。二是就业创业服务在基层、乡村和企业延伸还不够到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业态下,灵活就业岗位劳动关系难以认定,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就业服务与管理方式有待创新。部门间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信息数据间的共享互通还需优化提升。

  三、相关建议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企业稳定岗位、促进就业创业、强化就业服务,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持续稳定。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促进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扩大就业容量。解决就业的根本途径要靠经济发展。一要加快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抓住当前提振经济利好政策密集出台的机遇,全面落实降税减负、留抵退税、社保援企稳岗等政策,把稳市场主体和保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二要加快构建“1+8+N”现代产业体系。精准谋划新项目,引导食品产业调整结构,发展壮大电子、医药、智能制造、物流运输等新兴产业,以产业发展的高质量扩大就业容量。三要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好各项创业扶持政策,拓宽创业融资渠道,优化创业审批程序,构建“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创业发展环境,切实发挥好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四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壮大县乡村促就业内生动力,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精准帮扶重点人群就业,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一要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注重宣传引导,转变就业观念,强化政策支持,全面落实好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加大招聘招考力度,积极引导各类企事业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二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完善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培训、维权等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扩大有组织输出规模。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就地就近就业空间。三要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健全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统筹做好“零就业家庭”、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保障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三)强化就业公共服务供给,提高能力和水平。一要持续抓好技能培训。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契机,大规模开展“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的职业培训和评价取证。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深化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和信息化建设。以满足工作需要、方便群众为原则,构建起覆盖市、县、乡、村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准确掌握劳动力就业情况,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因人施策,及时为各类待岗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切实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将线上招聘与线下宣传紧密结合,为服务对象提供方便可及的就业服务。三要强化各部门协同配合。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需要政府各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共享数据信息,实现就业工作“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