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体育

图片

关于贯彻落实《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市教育局等12个部门工作评议的建议》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2-10-20来源:

  关于贯彻落实《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市教育局等12个部门工作评议的建议》情况的报告

  ——2022年10月18日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次会议上

  市乡村振兴局局长 郭东升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乡村振兴局,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贯彻落实《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市教育局等12个部门工作评议的建议》情况,请予审议。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市人大常委会评议建议,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引,紧紧围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以问题大排查、大整改为契机,协同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目前全省通报的工作指标中,我市县级到位资金增长率、各级衔接资金对接率和支出进度、水毁项目修复率、资金绩效评价、精准企业贷款帮扶率、项目库数据质量、涉贫信访综合评价、涉贫舆情管控和消费帮扶直联直报等13项指标居全省前列;在全省视频会议上作典型发言3次,典型书面交流2次,是全省作典型发言最多的地市。《河南日报》《农民日报》分别对我市典型做法进行了报道。去年11月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月讲评中先后获得1次第一名、2次第二名、2次第三名、1次第四名、1次第五名。8月23日,市委刘书记在市乡村振兴局调研时指出: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充分体现了强烈的争先意识、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要持续巩固这个好态势好局面。

  一、问题整改情况

  (一)聚焦“动态清零”,狠抓问题整改和工作提升。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市人大常委会评议建议,把问题整改贯穿工作全过程,以持之以恒查漏补缺促提升。坚持排查摸底抓整改。以“八查八看八提升”为抓手,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巩固脱贫成果大排查大起底行动,共排查整改问题91条。组织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进一步做细做实监测帮扶各环节基础工作。坚持对标对表抓整改。针对国家和省2021年度考核评估反馈的4个方面15类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台账,省反馈的22条问题和市里举一反三自查的2874条问题已整改完成。坚持专项治理抓整改。印发《关于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治理 完善常态化问题排查整改机制的通知》,在全市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治理,有力促进了帮扶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干部能力作风和整体工作进一步提升。

  (二)坚持三抓联动,狠抓责任落实和工作推进。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争分夺秒、分类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一是站位全局抓部署。牵头筹备召开各类推进会、调度会10余次,充分发挥统筹谋划、综合协调、部署推进、督促检查职能,凝聚工作合力。二是完善机制抓推进。加强工作谋划,研究制定《漯河市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要点》《漯河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若干措施》等文件,精心部署监测帮扶、成果巩固、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加强过程管理,制定《漯河市2022年度各县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日常工作过程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完善周交办、月通报、月调度工作机制。三是强化督导抓落实。改进督查方式,实行常态化暗访督导与集中督导相结合,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跟踪整改,持续传导压力,督促相关县区、部门严格履行工作责任,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工作抓底抓细。

  (三)持续推动脱贫村与非贫困村均衡发展。统筹考虑脱贫村和非贫困村实际情况,逐步加大对非贫困村的资金支持力度,2022年投入到非贫困村资金1.79亿元,占全市投入衔接资金总额的58%,比去年占比高出36个百分点。积极开展“五星争创、四级联动、全域提升”、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十百千”工程、“强村联邻村”“强村带弱村”“万企兴万村”等活动。组织经济实力较强、产业基础较好的21个乡镇(办)结对帮扶任务较重的20个乡镇。积极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通过就业带动、物资援助、基础建设等形式,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先后有235家企业与174个行政村实现对接。目前,全市126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面“清零”,889个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政策落实更加有力。教育帮扶方面:为全市9653名重点帮扶学生建立帮扶成长档案,春季学生资助补助资金惠及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家庭学生2.3万人次、资金1159.5万元。健康帮扶方面:全市脱贫户、监测户家庭医生应签尽签率100%,累计救治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30种大病患者2572人次;城乡居民医保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应保尽保”。住房保障方面:全市农村危房改造任务403户,实际改造完成404户,其中脱贫户和监测对象140户。饮水安全方面:全年计划维修改造105处老旧供水工程9月底已全部改造完成。兜底保障方面:全市已有11.3万多名农村困难群众享受到低保、特困供养、困境儿童和残疾人“两项”等社会救助补助补贴资金,累计发放困难补助和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2.46亿元。

  (二)增收措施更加有效。产业帮扶方面:全市新实施产业项目75个,竣工率90.67%;资金总量2.03亿元,资金拨付率为90.47%。累计带动脱贫户1.57万户(次)、4.37万人(次)增收。就业帮扶方面: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外出务工28383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18.34%;返乡回流125人已全部安置就业。金融帮扶方面:全市当年新增小额信贷2570户9190.55万元,新增精准企业贷款7250万元,贷款余额4.35亿元,惠及8058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帮扶率全省第二。消费帮扶方面:全市铺设消费帮扶专柜379台,销售额303万元,居全省第一,铺设专区95处、专馆18个,2022年累计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副产品24.87亿元。

  (三)底线巩固更加坚实。一是项目资金资产管理规范提升。全市共投入财政衔接补助资金3.08亿元,实施项目281个,项目完工率96.44%;已支出资金2.87亿元,资金支出率为93.37%。二是防返贫监测帮扶扎实推进。新识别监测对象525户,均及时跟进了帮扶政策;累计监测帮扶6068户18996人,有1272户3943人返贫或致贫风险已消除。三是涉贫信访工作积极稳妥开展。持续开展涉贫信访问题“大排查大化解大走访大提升”活动,全面排查化解各类矛盾隐患。涉贫信访工作连续7个月居全省第一。

  (四)工作亮点更加突出。在巩固衔接期,我们注重把握形势变化、及时转变思路,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致力打造特色亮点。一是推行“五群工作法”,促进干部常态化入户走访。在全市持续推行以“进群众门、知群众盼、排群众难、解群众愁、暖群众心”为主要内容的“五群工作法”,组织各级帮扶工作力量深入困难群众家中走访排查,精准帮扶。武国定副省长提出表扬,《河南日报》进行了报道。二是实施“区块链+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不断完善监测帮扶长效机制。整合利用行业部门信息资源,在全省率先建立“区块链+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信息系统,运用区块链技术,对返贫致贫风险实时监测预警,提高监测帮扶工作效率和精准度。《河南日报》进行了宣传报道。三是通过“三专三化”深化问题整改,分类开展问题专项治理。针对问题类别定专项、建专班、开展专项督查,对每个专项治理实施、排查、整改过程做到方案化、清单化、精准化。重点从责任落实、工作作风、防返贫监测帮扶、政策落实、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金融帮扶、项目建设及资金资产管理、人居环境整治、信访隐患防控、帮扶队伍建设等十个方面开展专项治理,促进问题“动态清零”。四是立足“三个转向”,探索推行玉米密植高产“漯河模式”。与中国农科院开展“院市”合作,通过技术创新,探索形成黄淮海区域夏玉米密植高产高质“漯河模式”。成功将夏玉米作物由亩均种植3800—4500株、亩产600公斤,提升至亩均种植5500—6200株、亩产846公斤、最高单产达到924公斤,创黄淮海南部历史最高记录。《农民日报》进行报道。五是在全省率先启动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围绕群众增收和产业发展,着力完善消费帮扶机制,促进帮扶产业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打造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1+N”消费帮扶“漯河模式”,以消费帮扶促进产业帮扶和社会帮扶。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巩固帮扶成效。按照“五级书记一起抓”的要求,进一步督促各级责任落实,促进整体工作提质增效。二是抓实监测帮扶。常态化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对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每月一调度,做细做实排查识别、精准帮扶等各个环节基础工作,确保及时稳妥消除风险。三是加强产业就业。持续抓好产业、就业、金融、消费四项增收措施落地见效,促进困难群众融入产业链条,加大稳岗就业力度,确保每个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四是深化问题整改。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十项专项治理,与示范村创建相结合,进一步完善问题常态化排查整改机制,真正实现问题“动态清零”。五是强化作风建设。持续开展能力作风建设活动,继续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升政治站位、业务能力和抓落实本领,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优良作风保障工作落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