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体育

图片

关于市区雨污分流工程实施情况的视察报告

时间:2022-06-22来源:

  关于市区雨污分流工程实施情况的视察报告

  ——2022年6月21日在漯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七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为全面掌握市区雨污分流工程实施情况,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在副主任赵坤炎带领下,于6月上旬,先后赴天山路泵站改造、紫荆花园小区污水封闭、太行山南路雨污分流改造和道路排水、樟江路和交通南路道路排水等工程项目开展了集中视察,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和郾城区、源汇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雨污分流工作情况汇报。为把情况摸得更准更透、更加全面,按照赵主任要求,部分视察组成员还先后到嵩山路市区泵站清淤、马沟污水处理配套、解放路和东方红路排水、黑河东支泵站建设、市委党校和孟南区域雨污分流等工程项目开展了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工程建设推进情况、当前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程实施情况

  按照现行城市建成区规划,我市中心城区雨污水管网覆盖面积约120平方公里。目前,已实现雨污分流区域87.4平方公里(郾城区23.4平方公里、源汇区5.8平方公里、召陵区20平方公里、经开区19平方公里、示范区8.6平方公里、西城区10.6平方公里),覆盖率约为73%;尚未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区域32.6平方公里(郾城区6.1平方公里、源汇区16.2平方公里、召陵区2.5平方公里、经开区7.8平方公里),约占27%。

  雨污分流工程自2018年启动实施以来,市、区两级政府先后投资约13.5亿元(市财政约12亿元,各区共约1.5亿元),完成雨污水管网建设改造336公里(新建道路主次管网120公里,改造单位、小区内部排水管网216公里),新建排水泵站6座、扩容整治泵站20座,新增雨污分流覆盖区域13.9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现有排水管网1278公里、排水泵站37座,在建排水泵站2座。结合未改造区域客观实际,按照最新城市排涝标准测算,实现市区雨污分流全覆盖,还需建设改造雨污水管网约689公里(新建道路主次管网约200公里,改造单位、小区内部排水管网约489公里),新建排水泵站6座。在工程建设推进中,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思想高度重视,谋划科学精准,推进规范有序,较好完成了相关工作任务。

  (一)思想高度重视,组织保障有力。市委、市政府周交办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城建交通工程周例会,多次研究雨污分流工程整体规划及相关事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查看工程实施情况,并亲自参与部分改造点位设计方案的讨论和确定。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和市百城办协同配合,加强督导检查,对承担有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建设任务的部门进行周督导、旬通报,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年度考评重要依据。各承建部门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建立工作协调小组,明确项目具体负责人及完成时间节点,实行日调度、周考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程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为各工程项目按照计划时序稳步推进提供了坚实组织保障。同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2021年,成功申请政府专项债1.37亿元;2022年,上报专项债项目7项、争取资金2.3亿元,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2项,申报资金3150万元。目前,专项债资金已下达6000万元,预计到7月份还可下达1.48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已下达800万元,切实缓解了工程建设资金困难问题。

  (二)谋划科学精准,推进规范有序。市、区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统筹规划、分片治理、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根据城市总体排水规划和水污染防治相关要求,积极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制定《漯河市城市防汛排涝专项规划》;结合雨污水流向、小区高程等客观实际,按照“一路一策、一区一策”编制设计施工方案,每年年前完成项目建设方案和相关手续办理,年后充分利用非汛期排水压力小的时间段,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工程汛期前建成投用。同时,始终秉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尽力在不超工程预算的前提下,对施工范围外的、急需解决的、影响居民生活的基础设施一并进行改造,彻底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突出加强工程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少扰民、“少围一米是一米,少围一天是一天”工作要求,在“六图一牌”(工程效果图、工程概况图、文明施工图、安全生产图、消防指示图、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监管公示牌)基础上,创新增设了完工撤挡倒计时牌,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树立了市政工程良好形象。今年实施的24项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在前期疫情影响下,已完成14项,其中12项于5月15日全面完工撤挡,较合同工期提前20多天。

  (三)强化系统治理,工程效果初显。一方面,全面收集、科学论证中心城区内涝情况,结合汇水面积和地貌特征,分区分片规划建设泵站、闸门,与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同步推进,打通城市排水系统“大动脉”;另一方面,加大外围排水河道综合整治,因地制宜、依河就势,加快推进河道清淤疏浚,确保城市积水顺利排出。2020年以来,累计投资2.7亿元,对承担城区排涝的柳河、塔河、黑河、汾河、唐江河、马沟等6条外围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疏浚河道25.35公里,切实提升了排水泄洪标准。在汛期期间,市区积水点持续减少,积水时长大幅缩短,特别是去年汛期期间,市区低洼位置积水在3小时左右全部排出,实现了120mm以下大暴雨期间无积水,顺利通过了7月中下旬以来13次暴雨或特大暴雨考验,雨污分流工程效果初步显现。

  二、存在问题

  (一)建管统筹不够到位。工程前期建设多由市住建部门和区(功能区)具体组织实施,后期运行则由城管部门或属地政府负责管理维护,由于前期工作中协调联动、沟通配合不够到位,致使建管移交时,接收方态度不够积极主动,接收不够全面及时,已建成的雨污分流工程项目还没有完全移交到位,不利于工程后期运行管理和作用发挥。比如,双龙区域改造完成后,因迟迟未完成移交,建设部门已撤场、管理部门未到位,日常监管缺失,周边部分商户、居民未经许可,私自将管网进行混接、乱接,造成串管,影响了其作用发挥。

  (二)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在工程推进中,个别在建项目资金保障不及时、组织管理不到位,推进相对缓慢,剩余工程量大,按计划工期完成困难;还有个别项目涉及跨省协调,因前期论证不全面、沟通联系不到位,推进中需要变更设计,很大程度影响了工程进度。比如,孟南区域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由于采取“PPP”社会资金,项目从谋划到合同签订周期较长,造成工程启动较晚。再如,樟江路排水工程涉及与铁路部门沟通,迟迟无法完成代建协议签订,影响了工期。在区域布局上,尚未改造区域多集中在老城区,原管网设计标准偏低、人口居住密集、改造难度较大、单位工程量投资更多。比如,郾城区太行山路以西、源汇区老街等区域,原管道口径小且淤积严重,地下管线多而杂,施工难度大。

  (三)功效发挥有待提升。已实施雨污分流区域,虽然汛期排水明显好转,但由于部分区域是将原雨污合流管网直接作为雨水管网,未进行彻底疏挖冲洗,大量淤泥滞留管内,挤占排水空间,既影响汛期排涝泄洪,也容易造成出水口水质不达标。据有关部门反映,部分管网淤堵甚至达1/3~1/2,如此长期高位运行,存在爆管危险,已完工程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尚未改造区域面积依然较大,突遇大暴雨或持续性降雨时,雨水无法及时有效排出,容易形成积水,影响工程整体形象。比如,湘江路以南区域尚未实现雨污分流,其中太行山路与湘江路交口处,地势较低,汛期澧河以南的雨污水均汇集于此,积水现象依然突出。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形成合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始终坚持全市“一盘棋”,不断健全完善市区(功能区)、部门之间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实施;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切实统筹好工程整体规划与分片实施的关系、项目前期建设与后期运行管护的关系,加快已建工程移交,规范日常运行管理。承建部门要结合项目实际,建立科学、规范、齐全的工程项目档案资料;管理部门要聚焦关键部位,突出重点难点,强化日常运行管护,确保发挥长效作用。

  (二)紧盯目标任务,加快建设进度。对因疫情等各种原因影响,未按时序推进的工程项目,科学组织、倒排工期,组织精干力量、充足设备,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早日发挥作用;对尚未启动改造的区域,创新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增强建设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有序启动建设,力争早日实现全覆盖,切实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彻底解决中心城区积水问题。同时,要严格按照项目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施工现场的监管,真正把每一个项目都建设成市民满意的精品工程、民心工程。

  (三)突出重点难点,注重效益发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聚焦内部管网联通,尽快对雨污水管网进行全面排查、全面清淤,特别是已实施雨污分流区域老管网的清淤,确保汛期排水顺畅,在有效预防城区内涝的同时切实提升防汛排水水质,降低雨水对河道的污染,让积水更少、让排水更清;严格执行规划设计,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现象的处罚力度,确保雨污两大“动脉”彻底分流,各系统内部“毛细血管”畅通无阻,真正实现污水全封闭、雨水放开流。

  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社会关注度高,既是一项基础工程、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事关人民群众切实利益,事关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关注工程建设推进情况,确保其早日发挥最大效益。